沙塔

我小的时候,老师教导同义词和反义词,背了许多成语,塞进了许多概念,觉得世界是二元对立的,有大就有小,又高就有矮,有长就有短,有重就有轻,有男就有女,有光明就有黑暗,有爱就有恨

后来,知识稍长,才发现,那只是把相对的概念粗略的分成两部分,需仔细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不同

有光线的地方不暗。这个容易理解。但反过来说:”有暗的地方不光”,就古怪了,不知所云
“光”我们可以“制造”出来。按下手电筒,就发出一束光。有一种机器,叫光刻机,用紫外线制造电脑芯片

但是“暗”就无法被制造出来,因为它是虚的。存在,但不真实

“光”是真实的存在、是具体的,只是缺乏“光”的状态。我们说:“没有光的地方是暗的”。这可以。但是,“没有暗的地方是光的”,就不像话了

长短、高低、轻重、远近,是相对概念,“寸”短于“尺”,“尺”又短于“码”。但是“光暗”、“爱恨”却不是相对,而是“有无”关系。一个存在另一个就不存在,不会两个同时存在

相对的概念有程度上的不同。高有更高,低有更低。用来形容客观事物。有无概念的有你就没有我,适合于解释灵魂现象

譬如,爱是实在的,存在的,每个人都可以散布爱心。虽然看不见,抽象,但是可以感受到

人如果没有爱,或懂得了爱却没有把它发挥出来,那么洋溢在他心里的却不是空无,而是憎恨,可能还有冷漠、厌恶、嫌弃这些东西,或它们的混合体

所以说,“爱”的缺席“制造”了“恨”。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恨”是不存在的、虚无的。有些人被自己的欲望所瞒骗,压下爱心,让仇恨停滞在脸上。像似发出仇恨,其实没有,只是拒绝发出爱
认识了它的虚无性质和有无概念,我们处理“恨”的方法就简单了,只需把欠缺的一方补上去。这不外是使用“爱”的药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行不通的

除了“爱”,其他美德如正义、慷慨、知识、诚实、善良、善言等等,都是有无概念中正面的事物,是真实的存在。一旦被拒绝,另一面,即非正义、悭吝、愚昧、虚伪、丑恶、恶言就会接踵而至

在真实里我们觉得快乐、踏实,一旦陷入虚无,就觉得幻灭、悲观

你可以把房子建在石头上,却不可以把房子建在石头的影子里

只要有手电筒,就不怕黑暗。同样的,只要内心有一道光,一个手电筒,就不怕阴翳的心情
你不怕孤独、寂寞、冷漠、恶言、隔离、偏见、仇恨、鄙视

孤独是因为没有看到上天的陪伴,寂寞是因为没有听到内心的声音,冷漠是因为吝啬了关怀,恶言是因为忘了良善的舌头,隔离是因为将友爱割席,偏见是因为不知真相,仇恨是因为爱的火苗熄灭,鄙视是因为不解灵魂为何物

为什么我们把圣人叫做至圣先师伟大的导师?不就因为他们都把真实带来人间,充实了无数的心灵

善恶之间也是“有无关系”。有了“善”,“恶”就不见了。“善”是真实的,存在的。“恶”也总是存在着,却不是真实的。在“善”出现的地方,“恶”就要遁形

种族主义是另一个“有无关系”中“无”的那个,一个不折不扣的“黑暗”事物。巴哈伊称之为“黑暗势力”

它也总是存在的,从来不缺一批拥趸,使它像阴魂般四处流窜。然而,它是没有“真身”的,不会因某些“主张”而真实起来

鸽子,不管羽毛什么颜色,都是鸽子。人的表面差异:肤色、眼睛、嘴唇、头发等等,或文化、或人种,也一样,千差万别,也改变不了人的本性

这里反证了种族主义是没有理论基础的。人为的所谓根据都活不下来

人的本性里有三种能力:一种是知解力,包括思考、分析、归纳、想象、记忆的能力。另一种是“爱”的力量,一种吸引人和物的精神,能带来和谐、幸福、团结的感觉。以上两种,一种理性一种感性,第三种是通过躯体去完成的行动的力量。行动要是出自纯洁而高尚的动机,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人就可以影响整个世界

凡具备这三种力量的生灵——不多不少三种——就足于说明,这生物是个人。跟你我一样,也有思想,也有感情,也会爱,也会恨。只要他是个人,我们就必须以符合人的态度视之。不分开处理,不搞双重标准

这是人类一体的辨证论,颠扑不破的真理

换句话说,民族之间只有互相来往,互相学习,共策共享,才是康庄大道,才是“光”。也惟其如此,国家才能步入属于的时代

之前的老马,要把国家建立在种族主义的“基础”上,这是国家几十年来没有进步的根源。以举国之力建一座沙塔,不管有多少只手呵护着它,等待着它的命运终归只有一个——倒塌

陷入“黑暗”中的事物,不管是心还是社会,都只有一个希望,就是等待光明的到来
太阳——多么有象征意义的一个意象!一露脸,大地上的黑暗就立刻退去

我常常于光暗交替的黎明,在公园里漫步,看朦胧的景物逐渐清晰,看小鸟成群飞过,看朝霞璀璨的笑容,看潮湿的树干冒出水气,看绿叶上露珠流转,看阳气升起、阴气沉落

我们的等待和祈祷,也都在这里

给老马之后的领导人:不要忽略了这个绝对可靠的启示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