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我们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李开璇 这是我的电邮 点击可进入,如果有问题,可使用:leehoychin@gmail.com或点击蓝色左上角的”李开璇“字样即可。我的facebook网页:地址:马来西亚。柔佛,新山,士古来。这里的文章有些已经结集出版,另一些也在安排出版中。已出版的有:小说集《红尘中的新花园》、小说散文集《简单生活50年》、历史评论《新山华族历史真相》、报告文学《柔佛野人真相》、李开璇小说集《红尘中的新花园》、翻译《地球乃一国》。有意购买者可联络我(李开璇)。你也可以通过本网站读到所有这些文章。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评论
关于道歉与书香楼期刊 李开璇 拙文<新山书香楼兴衰史>于脸书发表时,谈到跟这个事件有关的一些人物已经作古,一些尚在。为了清晰起见,特别在已故的人物后面括弧说明,以示对读者的负责。 当写到黄重山先生的时候,想起黄贵文先生于9月2日,在脸书发表一篇名为<新山书香楼事件始末与批判后记>的文章,有一位叫Twang Sang 的读者在贵文的贴文后留言,他写道: "老友黄重山先生已经是故人,为书香楼出钱出力有目共睹。睹物思人,缅怀过去,给他一个掌声。" 下面,他还发了一个Good的emoji。 我并不认识这位读者,心想,既然是黄重山的老友,想必清楚黄重山的情况。他说黄重山已故,应该不是瞎说。他的语气不像是在开玩笑,也不是揶揄。我就相信了他,便在黄重山的名字后面括弧"已故"两个字。 不料,舒庆祥先生在脸书发表一文,说我误导读者。黄重山先生尚健在,并上传他和几位朋友访问黄重山的图片。说我应该道歉。 当时,我看不到舒庆祥的脸书,我们之间没有友谊连线,并不知道他对我的一个错误那么在意。 直到黄贵文转告给我,我才知道有这回事,并立刻把他名后的"已故"两个字删除。 我以为这应该没事了,没有必要另作文章解释其中的误会,以免浪费读者的时间。 但是舒庆祥却说我"加害他人,包括死者",且不道歉。仿佛我是个很霸道的人,动辄要害这个害那个,包括死去的人。 所以今天就写了这么一篇长文,说明我对黄重山先生没有"加害"的意思。 如果黄重山先生觉得这样的解释不够好,我还可以登门拜访,把话说清楚。但是这些,不需要舒庆祥从中作梗。 再说,如果这样的误会也叫"加害",那么那位Twang Sang 先生不是更加"毒辣"吗?为什么舒庆祥又不对他发起攻势? 说到道歉,我不喜欢随便用这个词。那些经常喊"你该道歉"的人,往往最该道歉的是他们自己。 书香楼在迁徙,或"关闭"前,坐落在新山华人文化地带的报馆街,在那里,它经常举办各种文化座谈会,还出版了一本文化杂志<书香楼>,名誉上的主编是林明华,实际上的主编是黄贵文。 我手上有其中一本,为2002年9月8日的出版,67页,收集了刘一其、赖益盛、黄贵文、吕少雄、林明华、李德慧、欧清池、余云、曾何、... 打开全文>>
孙中山、汪精卫与黄羲初 李开璇 黄羲初参加同盟会 舒庆祥近著《新山华社与辛亥革命史略》 [1] ,谈到黄羲初参加同盟会。参加同盟会的新山华侨何止黄羲初一人?杰出者亦不乏其人,文史工作者既然专挑黄羲初,想必黄氏有他过人之处,或跟孙中山革命事业有特殊关系,然而用了很长的一段文字介绍黄羲初参加该会之后,却没有继续列出他的伟大功绩,仿佛参加这个革命组织本身,已足于证明他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舒庆祥引用陈宝锦的文章,说黄羲初“远识过人,深明大义,国家观念尤强”,不顾他人非议,甚至视为叛逆,毅然加入同盟会为会员,并“愤然断辫,以示其决心”,“把一切艰险,置之脑后”,接下来就是为革命“奔劳尽瘁”了。当读者等待更动人的情节之际,作者忽然不提革命了,而是列出一条长长的清单,黄羲初曾经担任过的社团、学校职位,什么司理、什么董事、什么会计、什么创办人、什么社长之类,仿佛这些东西就是革命了,“黄老”衣襟上如果缺乏勋章,这些星衔正好可以扣上去。 然而陈宝锦并不是根据研究写黄羲初,黄羲初要自弹自唱,陈宝锦就陪着倒茶斟酒,一边把他的酬唱记录下来,也就有了上面那段慷慨激昂的陈词。林博爱的记录里也有黄羲初参加同盟会,也是根据黄羲初的口述。舒庆祥这样高格调宣布黄羲初加盟孙中山的组织,到底想要证明什么? 如果说,黄羲初在一片反对声浪中参加同盟会,足以显示他的非凡胆略和识见,那么,汪精卫不是更胜一筹吗?汪精卫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及文胆,曾经跟同盟会同志行刺清朝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被判终身监禁,在狱中写下 “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之句,颇有文天祥的气概。辛亥革命后他获得释放。 后来怎样了?等到中国陷入艰苦的抗日战争,汪精卫时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委会主席,却对中国失去了信心,认为中国工业还没有起步,不可能打败武器装备精良的日本人,主张跟侵略者妥协。他领导的国民政府,在“南京大屠杀”后第三年,即 1940 年,成立了向侵略者叩头的傀儡政权,国名也是叫“中华民国”,却是以日本人和轴心国的意愿唯命是从,中国如何忍受得了这样一个人物? 从一生事迹来评断以个人,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争执,不宜强调一个点,就妄下定论。如果只读汪精卫那首诗,的确叫人血液沸腾,可后来的“汪主席”却叫人十分不齿。抗日战争是一块试金石,高尚的言论许多人都会说,然而,惟有... 打开全文>>
陈剑:呼吁南院解除书本冷藏 李开璇 书香楼捐书者之一的陈剑,今日呼吁南院当局将书香楼藏书纳入南院图书馆,接受共同管理,结束无谓的冷藏。 他是今天下午在<书香楼事件始末与批判>新书发布会上,做出这样的呼吁。也希望南院当局能够听到这个呼声。 陈剑说,他昨天特别从中国赶回来,出席这个新书发布仪式。他表示,他自己是书香楼的捐书人之一。 他说,掌握了书香楼管理权的理事会,(指黄重山为主席的理事会),将这些藏书送到南院后,没有按照捐书人的意愿,让这些书跟南院图书馆合在一起共同管理,而是要求南院将它们另外收藏,保持整体,结果,这些书被冷藏在一间课室,直到如今。 陈剑是东南亚国际冷战史和马来亚共产党运动独立研究员,是这方面的权威。 陈剑认为,上述理事会把所有藏书都捐给了南院之后,这些年来并没有举办任何活动,却保留着书香楼这面招牌,这是无意义的,应该把书香楼解散。 书香楼主要捐书人庄伟天发言时称,他根本没有搞派系,也没有这个意愿,他纯粹是为了让这些书能够继续受到人们阅读,却被人指为树立派系。 这些捐书人,他说,许多用他们一生的积蓄来购买,等到自己老了,不舍得把它们付之一炬,而是希望书本带着知识能够继续流传。 白发苍苍的庄伟天代表捐书人,将一束鲜花送给作者今年80岁的黄贵文。 黄贵文著述的<新山书香楼事件始末与批判>,今日下午在新山留台同学会举行推介礼。发言者踊跃,包括黄贵文、陈剑、庄伟天、李开璇、古寅、蓝钦蓝等人。 Lee Hoy Chin 打开全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