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时期文物——勾起战争的回忆
《日治时期文物勾起战争的回忆》 从二战文物回忆战时的生活之一 文物提供:张礼铭 文:李开璇 图:戴敏非 今年为日军投降60周年,半个世纪过去了,年轻的一辈逐渐把战争的残酷抛诸脑后,年过60的一代则不能淡忘这段艰辛岁月。中国最近爆发反日浪潮,要求日本对二战的罪行道歉。马来西亚华人通过中华总会,向日本索取二战时被日本军勒索的5亿令吉战争赔偿。 新山法庭通译张礼铭,锲而不捨地收集了一批二战时遗留下来的文物,特别在这时候将它们公开,刊诸于报端,让人重温三年零八个月时期的马来西亚社会现状。抚今追昔,看那一路走来的步履如何曲折多舛。 *馆庆匾牌 1937年,中日爆发战争,山雨欲来风满楼,马来亚华社掀起了支持祖国的抗日斗争的风潮。广西同乡会复兴纪念这年举行,图为会馆庆祝的一面匾牌。下有安泰家园、茗香茶室、南盛金舖同敬贺字样。中有蒋主席肖相,旁署:“勿忘同志死事,继续先烈革命。” *抗战报国献金纪念盾 此二枚抗战报国献金纪念牌,在马六甲阿依昆宁被人掘得。阿依昆宁是抗日活动极活跃的地方,当年抗日殉难者多达千人,华侨筹赈会向居民徵求抗日基金,响应者极众。 花型的一枚刻有“亚日昆宁抗战救国华侨筹赈献金纪念”字样,牌面镶金,由阿依昆宁抗战筹赈委员会送给献金者。背面有扣针,可扣在胸前当作襟章。 圆型的一枚也是金牌,也有扣针可扣在衣上。中间刻着国民党党徽,印有“爱国”字样。外环有12格,每格供一个月之用。其中10个格打了印,意思是这位献金者已献金10个月。每献一次金,就打个印为証。 *日治时期教科书 小学和中学日本教科书,由“雄辩会讲谈社”出版。文体为日记体,讲述的是军人的故事。彩色插图裡的儿童天真活泼。 东亚字典以三种语文印制,为学习日本不可或缺的工具,小学生成人皆合宜。图中另一本是中学生日本文字典,有马来文和英文解释。 * 人民辨认証 这个証件在日本军入侵前,由柔佛州人民辨証事务所发给。图中此卡的发给日期为1942年1月2日,目的是让民众在战乱时能互相辨认。 * 奉纳金收据 日本军政府在马来亚杀害了10多万无辜的同胞,掠夺了无数的财富,包括以强迫的手段,向华人勒索5千万圆叻币的奉纳金。此笔款项于1942年6月25日,由新加坡代表12人,马来半岛代表57人,在新加坡日本军政部礼堂,由林文庆代表,将这笔钱交给日本侵马军事最高指挥官山下奉文。 奉纳金有两种,一为产业奉纳金,一为生意收入奉纳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