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稻田世界趋势


谭柏水是国内种植有机稻米的先锋人物,他的加亨有机稻田生态休閒农场,是国内第一家有机水稻田。2001年设立迄今,不见有第二家,似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寂寞,可见这并不是一条平坦康庄,人人可循的道路。

从布鲁木山上流下的马捏河,是一道清洌的流淌,谭柏水将这清水的恩泽,注入那平坦肥沃的水田。经营多年,所生产的有机糙米和糙米粉也渐渐树立品牌。然而,有机稻米种植的路途障碍重重,似乎比有机蔬菜水果有过之而无不及,谭柏水投入大笔资金,迄今仍然无法反亏为盈。他淡淡的说,幸亏有朋友支持,不然早就放弃了。

谭柏水坚信有机稻田必将成为时代潮流,他作为开路先锋即使没钱赚,却是能够裨益社稷,有利大地和环境,对自己亦是于心无愧。在这样一股信念的鼓励之下,谭柏水继续投入全副精神,建立他心目中的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友善的农田。

谭柏水马大工程系毕业,农业的学问没在学校里学来,而是后来在实践中摸上手的。今天在生物科技闹翻天的大环境下,很多专业人士投入农业,然而,吊诡的是,大多数投入农业的专才,都不是农专出身。有很多是被一种健康和谐的理想所感召,另一个理由是他们厌恶城市的生活,很想回归自然,放慢生活的脚步。

阳光下,谭柏水头戴大笠行走于阡陌间,他的孩子穿着厚衣跟随在侧。一朵白云无意间飘到他们的头顶上,他的身影倒映在荷叶田田的湖上,有一群鸭子在水面上抖掉身上的水珠。那是一片不一样的水稻田,蜻蜓飞舞,青蛙蹲在荷叶上。不时,一尾游鱼到水面一个转身,留下一阵水波盪漾。不远犁机的的头顶上,一大群鹭鸶雪片般漫天飞舞。

一个现代桃花园在逐渐形成中,只是少了一阵农村的坎烟。

新加坡观鸟协会的会员曾到这里观察,发现这儿有二三十种鸟类,20多种淡水鱼。很多候鸟飞来这里,如大雁、鹳和鸥,及这白皑皑的鹭鸶。

要是我国的稻田都能如此,人们将很喜欢到田间嬉游,享受那种动水和天的动态之美。稻田以它丰富的存在价值,也就不那麽轻易任由乾涸,转为房屋及其他用途。

谭柏水曾参与北赖区一片2千500亩水稻田的设计及指导工作,又在瓜拉云冰进行6年的水稻工程。后来,他向农民租下一片300亩的水稻田,坐落在加亨往丰盛港的路旁,打算生产稻米。

不料,到了2001年,政府突然取消稻田区以外的水稻津贴。加亨在水稻区外,受到这项措施的影响,再无法享有政府提供基本设施,和肥料津贴的便利。他刚投下百万令吉的资金,捨不得就此放弃,于是转而经营价格较高,潜能较大的有机稻米。

经过好一番努力,聘请了30多位外劳从事劳作,好容易把一片传统稻田转为有机农地。迈入第5年的今天,这田地生态转为丰富,杂草也就非常茂盛。有机种植不能用农药除草,靠人力却又太辛苦,如何处理这个棘手问题?

正如其他的有机种植人,谭柏水一路走来全凭本身摸索,希望获得官方研究机构的专业指导,然而这方面的协助始终没来。谭柏水终于摸索出一条生路,他将稻田分为两部份,一部份养鱼,一部份种稻。稻米6个月收成,所养的吉罗鱼、生鱼、巴丁鱼、草鱼和非洲鱼也在6个月内长大,捞起来送到餐馆。

在接下来的半年,鱼池和稻田互相调动,鱼的排洩肥沃了土壤,鱼池深有5尺,能减少了杂草生长。马捏河是清凉的山水,尤其适合鱼虾生长,而稻田的肥料残渣养育了水里的浮游生物,鱼类更有繁盛的生物链。鱼儿都长得肥大鲜美。

相辅相成之下,一边是金黄的稻穗飘飞,另一边是平平如镜的鱼塘,即有蛋白质也有碳水化合物,不啻是另一种形式的平衡。

谭柏水很乐意地邀请人们到他的农场参观,并打算无条件地公开这种有机稻田的经营秘诀,以免将来的后进白走许多冤枉路。

目前很多生机饮食者或许无法吃到有机蔬菜和水果,但是有机糙米却是可以每天至少一餐。民众可以在住家附近少量种植有机蔬菜,但是有机稻米就不行了,有机稻米一定要大片的水田才能有足够的产量。在这课题上,谭柏水希望消费大众和稻田生产者形成互动,消费人把稻田当作是他们自己的农地,前往参观之外,还可以参与田间的劳动,甚至要求种植某种的作物。而他作为这片有机稻田的管理者,也打算向大众公开农场的情况,让人们了解,并希望从而激起更多人从事有机稻米种植,以应付将来越来越大的需求。

部长和高官曾访问他的农场,对他的种植给予很高的评价,了解他的难题,并答应给予协助。然而,稻米种植仍然依赖肥料津贴,而只有化肥才能享有津贴的情况,并没有改变。国人要吃到国内生产,价格便宜的有机稻米,还需要等到人们观念改变,传统的机制重新洗牌之后,才能享受到。在这里,谭柏水的有机稻田给予人们一个比较的空间,促成社会朝有益的方向迈进。(2006年)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