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培养解决未来粮荒?


曾听接近国家公园的人们感喟,有些所谓外国环保朋友,毛遂自荐当上胡姬园草药园或什麽计划的顾问,每年从外国飞来这里好几次,表面上关心这关心那,背地里却有些小动作,偷偷採了名种胡姬之类的本地特产,收在口袋里带出去。回去后这些名种胡姬进了组织培养工作室,小小的一小截竟可变成千百株。他们看准你们保护无力,总有一天名种枯竭。绝迹之后,你想看看那本来的华丽,便只有向他们换取,付出的代价自然也是国际水准。

在偷採风吹袭个不停的情况下,森林里的名种植物危机重重,于是管理人把它们集中在胡姬园或草药园之类的园子里,由专人看管着,让它们不致于灭种。

我们最近访问了一间本地的组织培养场,见工作人员将植物根茎交接处的“生长点”切下一部份,置于含有丰富营养的水里,日夜不停地摇晃,它便能自己增加体积。一两个星期后便膨大好几倍,于是工作人员把它从营养液内取出来,用小刀切成许多小块,置于新的营养液之中。小小的植物组织,再度发挥它们巨大的生长力,在摇晃中膨大生长。

这样过了3个星期,工作人员把膨大了的组织,以人工逐棵从液体里提出来,用小木棒子夹了置放于四方长形的玻璃瓶内。瓶子底下舖了层浅黑的发胶,发胶内有植物所需的营养,这些膨大了的组织团,便黏在这发胶状的“泥里”上,生根吐芽,直到绿色的叶子佈满玻璃瓶的空间,贴在玻璃上,浅黑色的发胶内可见清楚的根鬚。

培养人员的工作到这里可说完成了,在幼苗仍青绿尚未呈黄色之际,从这培植室里移到农场,农夫将玻璃瓶敲破,将幼苗移植到园圃或花盆里,它们便在大自然的阳光水露中生长。

这便是无性繁殖的大略过程,由这个方法培植出来的花株,与提供“生长点”的那一株原始株,完全相同,优缺点都一概保存下来。人们把优生的一株选了出来,以后便都是优生株了。而一小截生长点,给人类这样处理之下,便像孙悟空脑后的一撮毛,每一根都能变成一个孙悟空。

乌鲁地南胡姬花农廖永兴带领我们来到这个设在甘拔士工业区的组织培养场,从他的农场採来的好种胡姬,在这里大量培植之后,再移到他的农场成长。传统上,花农把发了芽的枝桠剪下来让它生长成一棵新株,这种方法要一棵一棵培植,远远不如组织培养的快速和平均,为了赶上国内外的花市,组织培养成为花农的新宠。

组织培养场的创办人是今年44岁的赖丽莉。当年宽中毕业后,前往台湾唸农业化学系,回国后学以致用,在新加坡开设组织培养服务,为胡姬花农培养幼苗。1989年,在政府提倡生物科技的大潮流下,迁来新山,继续为胡姬花农提供无性繁殖服务。

她所研发的液状媒介是由香蕉的熟果、椰子和马铃薯搅拌后,混入化学品、糖、荷尔蒙和有机酸液而制成,除了培养胡姬,在她的温室里也培养草花,包括万年青、火鹤花和观叶类植物。

从理论上来说,从这培养室里可以培养任何的植物。由这生长点所培养出来的植物,有如动物的干细胞,可以裂变成根、叶等不同的细胞。而所培养的植物株,虽是无性繁殖,却没有基因产生基因的改变。

因而有学者认为组织培养可解决粮荒,是未来农业的一个重要趋势。然而赖丽莉却说,组织培养只是一棵植物生长的初期阶段,它是否能够继续成长,要看本地的气候、雨量和阳光是否适宜。人类诚然发现了植物的这样一个秘密,然而科技并不是解决人类全部问题的万灵丹,看来人与人之间之能够合作无间,克服温室效应和地球暖化,才是长久性获得粮食供应的良策。

(2006年)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