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义与个性解放的文学辩证——韩江<素食者>的多维解读

文:李开璇 

作为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韩江的《素食者》(四川出版社2021年电子版,胡淑筒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难以释卷。这部小说以散文诗般的笔触,将物境与心境巧妙融合,在看似平淡的叙事中构建出丰富的意象世界。本文拟从艺术手法与意识形态的双重视角,探讨这部引发广泛争议的文学杰作。


一、极端叙事下的艺术张力

韩江采用莎士比亚式的极端人物塑造法,将女主角英惠塑造为素食主义与天体运动的极端实践者。这种艺术处理与《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突破常规的人物设定,既强化了戏剧冲突,又成功捕捉读者注意力。小说采用三重奏式的叙事结构,分别通过丈夫小郑、姐夫艺术家和姐姐仁惠的视角展开叙述,形成多棱镜般的观察效果。每个叙述者都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正如诺贝尔奖评委会所言,这种"诗意与实验性的风格"确实展现了当代散文的创新性。

韩江展现出的角色驾驭能力令人叹服。她如同操纵皮影戏的艺术家,精准掌控每个人物的言行举止乃至内心波动,却又在文本中保持绝对的作者隐退。这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创作境界,使作品呈现出"所见""所思"的有机融合,两个维度以倾斜的角度相互渗透,构成了小说独特的吸引力。

 

二、意识形态的辩证审视

小说将社会规范与个人自由的冲突推向极致。在韩江的叙事框架中,父亲劝食肉类、丈夫期待正常家庭生活等寻常要求,都被建构为父权社会对女性主体的压制。这种艺术处理确实引发思考:当英惠身着露点衬衫出席公司宴会(第19页),或执意实践裸体主义时,这究竟是个性解放的宣言,还是对社会底线的挑衅?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通过"胎记"这一核心意象,巧妙隐喻了女性被物化的生存状态。艺术家视角下的胎记描写尤为精妙:"小姨子臀部上仍然留有胎记的事实与赤裸的男女满身画满花朵交融的场面"形成超现实的并置。而结尾处"燃烧的树林"意象,则象征着无处不在的男性权威。更具深意的是对"疯狂"的多重解读——医疗系统、家庭成员和社会旁观者各有其判定标准,这种相对主义视角深刻揭示了"正常""异常"的社会建构本质。

 

三、文学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素食者》获得西方文学界的认可,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艺术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但值得警惕的是,当个性解放被推向绝对化,当社会规范被简单等同于压迫机制时,文学作品可能无意中成为解构社会共识的工具。文明社会的进步需要兼顾个人自由与集体福祉,任何将二者对立起来的极端化叙事,都值得审慎考量。

 韩江的艺术成就毋庸置疑,她对叙事视角的创新运用、对象征体系的精心构建,都为当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经验。但这部作品引发的争议恰恰证明:伟大的文学不仅需要艺术勇气,更需要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在2025年的今天重读《素食者》,我们既要欣赏其艺术突破,也应当保持独立的文化判断。

 

2025518日)

 图:少年的作者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女娲不再补天

温柔的巨人

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