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灾的一些“内情”


近年来,正如读者所能目睹的情况,许多森林一片片消失,那薀育着複杂的生物体系的浓荫之地,照透着天光。大卡车从林里驶出来,载着满车的树桐。不久,整景观景改变了,换上了色调单调的油棕树,或其他比较低矮的农作物。

你也许曾经见到,挖泥机在被砍光了的红树林土地上吼叫,伸展它的巨灵之手在搬泥土。常年潮湿的沼泽地流乾了,渐渐凝涸成坚硬的土地。经过悠久的年代的积淀和化育,而生成的一层厚厚的松软泥土,短短几天内就被我们的现代化工具彻底搬移,堆成小山那麽高的一堆堆,置于被改道成垂直流淌的河道旁。

发展商把别地的泥沙和石头搬了过来,倒在上面,在河道旁筑上白色的石堤,于是变成了一个新的优越地理环境的临河产业地带。本来像海绵般吸纳着雨水、在旱季时又把水放出来的“缓冲区”,变成了一个地表坚硬不透水的住宅区。琼楼玉宇赶走了自然的绿野。候鸟仍然光临,却只在天空里盘旋,然后飞走。

柔佛河这回大泛滥,河水改道,几个沿河村落如甘榜吉兰丹、甘榜班底、甘榜姑苏等首当其冲,房子被潮流冲走,卡在树木间,变成了一堆堆烂木材。劫后馀生的居民们,惊见村庄如海啸劫后的亚齐,数尺深的烂泥灌满房子,房子的木材柱子和板牆都浸毁了,他们亦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这泥泞道出了此次水灾的一些“内情”。为什麽在移民年代,可让中国人的舯舡航行,从海口深入哥打丁宜市进行贸易的柔佛河,如今浊浪滚滚变成了一条名符其实的“黄河”?除了载人看萤火虫的小船,哪里还有商船用这水道?

柔佛河是柔佛州最主要的河流,柔南山区如班底山、士马拉央山和门答哈山流下来的多条河,如灵桂河、沙容河,拉央拉央河、皆注入柔佛河。这些山区近年来的土地活动频仍,

许多贮水区被开发,湖泊乾涸。依照政府的规定,森林改为园坵之后,河流两岸必须保留一条森林地带,不能全部砍光。但是大多数的园坵并不遵守此条例,林木不留半片,农作物一直种到河边。河道因土蚀变浅、变浊,很多地方的河道因挖沙而导致流淌不能顺畅。

加亨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条河本来清澈,长满了水草,有很多肥美的鱼虾。如今加亨人都为这条河感到悲哀。

在加亨往三板头路一道桥边,加亨河与从布鲁木山上流下来的马涅河清流汇合,一清一浊益发显出加亨河混浊的一面,它所流过的工业区和农业区,和人们对河道的放肆的态度,使它的面貌一天不如一天。过去依赖河里捕鱼为生的人们,

如今都把捕鱼器高挂在屋旁。

本地生态研究学者周国球认为,这些土地活动,只让一小撮人受益,却叫大多数人受苦。这次水灾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在内,是十多二十年来经济至上,忽略环保的政策所带来的一个总的回应。

他吁请政府规定那些辟林为农地、从而赚了大钱的公司,必须把砍掉了的河边森林重新植回去。政府也应鑑定更多贮水区和湿地,给予保护。

他说,有一片在乌鲁素里里,约1万公顷的土地交给一个机构进行“森林园坵”计划,也就是发展为一个森林重植区,但是,该机构却申请把有关土地转为油棕园,并且获得批准。政府对重要的水源保护区立场不够坚定,导致贮水区一片片消失,我们今天所见的水灾,政是这种因循的态度多年累积所带来的。除了水灾,将来可能发生更严重的水荒。

由联合国属下“世界粮食与农业机构”于2005年发表的一份题为《森林和水灾》的报告,吁请人们正确地认识水系统与土地的关係,不要过于简单化地解释水灾,而採取简单化的策略,如盲目地禁止伐木,或一味把居民搬离水灾区,或过度强调植林。

这本集合了许多人的智慧而写成的文献说,在实际情况下,导致贮水区土蚀的环境因素远比人们想像中的複杂。例如,它提到,雨滴在树叶间汇合成小小的水道,才流到地面,森林地面一层枯叶枯枝防止雨水直接冲刷泥土。人类的森林活动,不应破坏这一道保护层、摧毁泥里的有机物质、铲除泥表的落叶、枯枝等所谓“垃圾”,和铲除杂草。

回头看我们这儿,伐木商在森林里开路,拖曳木桐时所留下的一层硬化的泥土表层,致使泥土的贮水功能减少,泥表水流增加,造成土蚀,并将泥土冲入河里。

泛滥是一种自然现象,这本文献说,人类不能完全杜绝泛滥。泛滥有助于维持物种多元、鱼种类和平原的肥沃,有些农作物,如黄麻及深水稻,要在泛滥过后才长得漂亮。在兴楼云冰国家公园收集标本的自然爱好者往往发觉,在泛滥后不外,河里会出现新的鱼类。

水灾也没有越来越频仍,以孟加拉来说,过去1870至1922年之间发生了8次大水灾,在过去120年来,水灾的发生并没有越来越密。但是由于搬来泛滥平原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当我们以财物损失作为水灾严重性的衡量时,才觉得水灾越来越严重。

这本文献的主旨,和我们大家的意愿相同,就是人类要战胜水灾,必须学习如何顺应大自然而生活,这意味着我们的森林活动和农业活动,都必须有所调整,保留更多自然的东西,减少人为的干预。城市人也不该把地面封盖得密不透水,然后歎息说,为什麽天气如此燠热难受?

在这方面我们尚未跨出第一步。(2006年)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