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24的博文

健康与医疗

图片
健康与医疗 世界正义院编,李开璇译 第二版 序 《健康与医疗》这本小册子,为世界正义院属下研究部门所编的圣人与巴哈伊最高机构关于健康医疗课题言论集,第一版出版于2000年,由马来西亚巴哈伊总灵理会属下出版信托委员会出版,益新印务有限公司印刷,许光旺先生校对。英文原版由印度巴哈伊总会出版。第二版目前为电子版,作者对第一版翻译作了修订。 第一版《前言》提到:原书为英文版本,笔者受马来西亚巴哈伊总灵理会所托,译为中文。原文第一部分巴哈欧拉著作摘要没有注明出处的选文,皆取自巴哈欧拉未曾译介的书简,这里是这些书简的首次公开,或取自新近译介的版本。 本书中文译本刊出了《给一名医生的书简》全文,英文原文附录在后。原书只选该文部分,译者见该书简全文目前未有中文版面世,乃将它完整收入以飨读者。 李开璇 2024年6月24日 目录: 巴哈欧拉圣文摘要 阿博都巴哈圣文与谈话摘要 守基阿芬第由人代写函件摘要 以世界正义院的名义发出函件摘要 附录   巴哈欧拉圣文摘要 患病时,可向有资格的医生求诊。诚然,我并没有废除物质治疗。相反的,藉由上帝命定为祂光明之道的发祥处之笔肯定了这一点。(阿格达斯经) 我只允许你学习有用的科学,而不是那些带来无谓的争论的东西。须知,这对你是好的。(同上) 你要接受并听从有资格的医生或外科专家的诊断,惟彼等必须穿戴正义的装饰。若具备神圣知识更佳,更理想。(取自一篇书简) 以我的令人敬仰并深受珍惜的名字进行医治的医生,善莫大焉。(同上)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恪守中庸,假如一餐只吃一道菜,更得上帝的好感。然而,必须以各自的方法,使这道菜品质良好。(巴提经) 须知,人的灵魂是高超的,不受身体的状况影响。生病时感觉虚弱是因为灵魂和肉体出现了障碍,相互影响所致。然而灵魂并不受身体的状况支配,灯光虽然可以被一个外来物影响亮度,但光本身依旧以同样的强度照射。同样的,患病虽然妨碍灵魂彰显其潜在的能力,然而灵魂脱离身体之后飞升,表现其高超的能力,超越世间的一切力量。每一个纯洁、优雅和崇高的灵魂,都能获得这巨大的力量,并享受越来越大的欢欣。(巴哈欧拉圣文选集) 友好的陌生人啊!你心中的腊炬是我权威的手所点亮,别让自我和情感的逆风将之吹熄。记得我,是一切病痛的良药,别忘了这一点。把我的爱视为瑰宝,如同自己的眼睛和生命那样珍惜它。(波斯文《隐言经》第32篇) 《给一名医生的书简》 远古之舌

安华的《亚洲文艺复兴》

图片
首相安华的《亚洲文艺复兴》中译本,本月22日在新山海南会馆举行推介礼,开幕嘉宾刘镇东副部长作了主题演讲,点评人有黄大志教授和钟天祥博士,黄苏主持讨论环节。该书由祝家华主编,冯白羽、邱郁霖、苏德洲、祝家丰、徐炳耀翻译成中文,开幕礼吸引了一批关心社会和人类前途的人士。 在这本不到200页的书里,安华以散文的形式畅谈他读书和社会观察的心得,写于28年前。那时正是他孕育这些思想的时候,今天他成了首相,这些观点也成为他治国理政背后的思想脉动。安华将他的思想凝聚在昌明大马(本书译为仁明大马)这个公共产品里。 他引述的作者和资料范围广泛,《古兰经》和伊斯兰学者的著述往往是他灵感的泉源。他也从大量文学作品和哲学论述中获取借鉴,他还引用儒家的著述以证明他的观点具有普世价值。安华的眼睛也注视法律和经济学论述以及报章杂志,这样多角度地论述他所主张的多元并存及合作共荣。这不是一本论述严谨的学术论著,而是松散且随心所欲的谈话。他往往只提到重点,不过多加以阐释。 下面,我们从书中粗略地罗列了一些安华观点,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观点基本上是中庸的,具有全局关怀。譬如谈到文学,安华说,当今社会更紧迫的问题是如何挽救人们对文学的缺乏兴趣,这种淡漠来源于功利主义和过度的注重世俗。这里可以看出,安华对盲目的物质追求是很反感的,他对贪污的厌恶也源自于此。 谈到伊斯兰教,他津津乐道于奥斯曼帝国延续了600年的统治,认为那是伊斯兰教伟大的体现。他劝导宗教师不要过于专注于法学,忽略了科学和艺术。他劝告他们“必须展示知识的活力并跟社会紧密联系,方能在多样化的竞争中赢得人们的支持。”他也吁请穆斯林国家关注土地改革、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多样化,视此为“王道”,并认为,地主制度和富豪垄断市场,带来了压迫和贫穷。他认为东南亚的穆斯林是中庸的,可媲美儒家及亚里斯多德,他们不汲汲于建立伊斯兰国和实施穆斯林律法,这种主张大多局限于边缘地带,相反的,他们更倾向于促进经济成长和消除贫穷。 很少穆斯林领袖敢于畅谈土地改革,这会触动某些人的奶酪。安华却把这个观点写进书里,然而他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还要看他的政治意愿是否够强烈,是否有那样的智慧去完成。 他认为大学培养的人才除了必须拥有专业学问,还需有辩证法和哲学知识,并且对艺术、文学和音乐感兴趣。这里显示他人文关怀的温馨一面,然而放在教育改革上却是一个宏伟的工程,不知道安华可有他的锦囊

把新时代的原则讲清楚

图片
黄裕莉作品 看到一位叫张明光的博士,不顾父母的央求,甚至下跪,毅然决然去了北京龙泉寺出家为僧,便想到当今社会,正如艾略特的质询: “我们在生活里遗失的生命在哪里?我们在知识里遗失的智慧在哪里?我们在资讯里遗失的知识在哪里?” 张明光表示,知识和学问不能使他满足他内心的空虚,要往佛法寻求精神的充实。 看到这里,我的第一个印象便是,我目前做的这份工作——即把巴哈伊信仰的原则讲清楚——是对的。我应该积极地做好这件事,并将这些可贵的精神的瑰宝普及开来,无须担心社会的趋向于富裕和知识的越来越来普及,会使我的这项工作变得毫无意义。相反的,必然会有越来越多像张明光这样的人,认识到物质的局限性,不顾一切地往精神世界的殿堂挺进。我们提供的这些知识,为人工资能所无法取代,到时,会显得弥足珍贵。 你无须过于注重文章的形式,因为这些内容本身就有感动人的力量,只需清楚表达就可以了。 它的生命力,恐怕还要比我们的生命长许多许多。巴哈欧拉说,他是一个新的天启周期的肇始者,从他的天启这里人类进入了成熟期,他的教义激昂影响人间50万年。这个新天启的迹象就是新时代呈现出来的种种景象,目前已经昭然若解。既然如此,我们怎么还举棋不定,担心自己的文章给人家抛入历史的旧纸箩呢?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