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论我们今天应该给谁立雕像?

这篇文章讨论三件事:( 1 )黄羲初有通敌的嫌疑,( 2 )给烈士立碑,( 3 )烈士被出卖了三次。 李开璇随笔 20200618 (一) 新山华社于 2009 年在新山宽柔一小立了一尊黄羲初先生的人头铜像,另置一篇碑文,表扬他对华文教育的伟大贡献。发言者说,黄羲初是宽柔学校的“保姆”,他坚决反对宽柔改制。因为他,马来西亚才有第一间华文独中。黄老可与林连玉媲美。 2013 年,那年的“华教先贤日”庆典,先贤名单里有 48 人,却漏了黄羲初。新山广肇会馆会长曾振强先生,在黄羲初铜像前召开记者会,抨击主办当局遴选先贤“过于仓促”,“对写历史的人不尊敬”。 出席记者会的历史学者安焕然先生、吴华先生和舒庆祥先生也颇为愤概,促请主办当局明年一定要补上。 黄羲初是华教中流砥柱。华教风雨飘摇,需要更多中流砥柱,这点十分明确。然而,柔佛历史诸多空白,脉络不清,许多资料恐已被刻意销毁,真相莫白。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歌功颂德的台词,实无必要跟着继续念下去。 果不其然,最近一本新书披露了新的“出土文物”,其中就有昭和 17 年 7 月 18 日,日寇政府向一位侨民追讨奉纳金利息的公函,签发人为“新山区奉纳金会长黄羲初”。文物藏于新加坡李光前图书馆。 又有一张“柔佛州华侨协会”所发收据,为哥打丁宜侨民陈绿(译音)已缴清奉纳金的证书,签名人为“理事长”黄羲初,附上盖章。时为 1945 年 7 月 10 日,日本尚未投降。 “华侨协会”是日伪政府统治华侨的工具,由华社侨领负责运作,为伪政府鸠收臭名昭彰的奉纳金,推动奴化教育,给日寇征招劳动力,通风报讯帮助抓捕抗日分子,均为低劣之行径。 当然,也不能根据几张收据就判定黄羲初为民族奸佞,需要更多事实才能证明此说。我们目前只能说他有“通敌”之嫌。而他对民族自强、抗日斗争的早已心存厌弃,断定不是当时华社的保护者和领导者,则是顺理成章的推论。可以说他已无民族气节。 新书指的是《柔佛早期华人史实篇》,作者张礼铭,为一位我行我素的文史独行侠,多年的法庭背景培养了他强烈的思辨能力。 他还述及,根据新山区筹账会会议记录, 1941 年 6 月,日本人尚未入侵之际,黄羲初曾致函该会,要求辞去所担任的总务职位,显示他曾经是这个账济抗日运动组织的领导人之一。然而,日

未来世界的流光溢彩

习近平最近的一次讲话,很可以说明中国对文化交融的态度,是站在互相交流、互相欣赏、互相补充这个制高点上的。 古有四大文明,唯中华文明硕果仅存,底蕴之深厚不在话下,然而中国没有以强者自居,硬要他人接受其文明。这,正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表现。一反输出文化,强迫接受,打压弱势的野蛮行径,强调交流必须在平等、双向、多元的基础上。 这是包容,这是淹没“孤岛”,这是搭桥,这是拆墙,这是压制“同化”,这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出路,这是种族主义的末路。 文化交融是不会产生冲突的,只有不平等、单向、非自愿的所谓交流,才会。 习近平发出这样的呼声,在当下这个时间点位,在充斥着命运的这个历史时刻,在新时代曙光初现的交替光景,在美帝陷塌的瓦砾中,尤其具有前瞻性,为后霸权时代的交流定下新标准。 以下为谈话内容,习近平在一个会场上的发言,我根据视频把它写成文字: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的眼睛。我们既要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气,又要为他国文明的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让亚洲各国人民远离恐惧,实现安居乐业,普遍安全。希望各国互尊互信,和睦相处,广泛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共同维护比金子还宝贵的和平之光。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 “如果各国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弱。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多元的、多向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 “亲人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抚民是中国先民的价值导向。袭古而弥新、与时并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更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协和万邦、天下为公的理念,也出现于西方典籍,并非中国所独有。正如习近平所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

沙塔

我小的时候,老师教导同义词和反义词,背了许多成语,塞进了许多概念,觉得世界是二元对立的,有大就有小,又高就有矮,有长就有短,有重就有轻,有男就有女,有光明就有黑暗,有爱就有恨 。 后来,知识稍长,才发现,那只是把相对的概念粗略的分成两部分,需仔细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不同 。 有光线的地方不暗。这个容易理解。但反过来说:”有暗的地方不光”,就古怪了,不知所云 。 “光”我们可以“制造”出来。按下手电筒,就发出一束光。有一种机器,叫 ” 光刻机 ” ,用紫外线制造电脑芯片 。 但是“暗”就无法被制造出来,因为它是虚的。存在,但不真实 。 “光”是真实的存在、是具体的, ” 暗 ” 只是缺乏“光”的状态。我们说:“没有光的地方是暗的”。这可以。但是,“没有暗的地方是光的”,就不像话了 。 长短、高低、轻重、远近,是相对概念,“寸”短于“尺”,“尺”又短于“码”。但是“光暗”、“爱恨”却不是相对,而是“有无”关系。一个存在另一个就不存在,不会两个同时存在 。 相对的概念有程度上的不同。高有更高,低有更低。用来形容客观事物。有无概念的 ” 有你就没有我 ” ,适合于解释灵魂现象 。 譬如,爱是实在的,存在的,每个人都可以散布爱心。虽然看不见,抽象,但是可以感受到 。 人如果没有爱,或懂得了爱却没有把它发挥出来,那么洋溢在他心里的却不是空无,而是憎恨,可能还有冷漠、厌恶、嫌弃这些东西,或它们的混合体 。 所以说,“爱”的缺席“制造”了“恨”。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恨”是不存在的、虚无的。有些人被自己的欲望所瞒骗,压下爱心,让仇恨停滞在脸上。像似发出仇恨,其实没有,只是拒绝发出爱 。 认识了它的虚无性质和有无概念,我们处理“恨”的方法就简单了,只需把欠缺的一方补上去。这不外是使用“爱”的药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行不通的 。 除了“爱”,其他美德如正义、慷慨、知识、诚实、善良、善言等等,都是有无概念中正面的事物,是真实的存在。一旦被拒绝,另一面,即非正义、悭吝、愚昧、虚伪、丑恶、恶言就会接踵而至 。 在真实里我们觉得快乐、踏实,一旦陷入虚无,就觉得幻灭、悲观 。 你可以把房子建在石头上,却不可以把房子建在石头的影子里 。 只要有手电筒,就不怕黑暗。同样的,只要内心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