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书香楼兴衰史
年入八秩的黄贵文先生,日前下了功夫,将一段20年前的经历写成书,于今出版。自费,印一千本,只卖不送。跟书香楼有关的人物,好些已经作古,有些尚在,他预料会引起从前那派人的反击,思前想后,做了充分的心理防备。 那种扭曲事实抢麦克风 叫警卫镇守会场的行径,他领教过。除非这些年的沉淀,心境转为平和,不再好斗。可他知道不能那么天真。经过一番挣扎,觉得非写不可,否则再无人可以畅谈这段历史,书名就点出"批判"的姿态,指名道姓,在所难免。 黄贵文于60年代参加左翼政治运动,1976年被捕,羁留太平扣留营期间,营友之中有位庄伟天先生。此君后来定居新加坡,管理书店,收藏旧书。新加坡,华裔为主,左翼活动一度风起云涌。这些人很爱看书,然而时过境迁,出于种种原因,如下一代不爱看书了,或房子变小了,要把藏书捐出去,做点社会公益。这个想法很普遍。 庄伟天设法联络这些人,将他们的送书汇集一处。黄贵文在新山配合,物色到报馆街百货布匹商公会,征得会长刘一其先生同意,将会所一部分辟为藏书阁。一拍即合,五万册无家可归的书,价值连城,墨香扑鼻,得以越过长堤,在新山华人文化中心的报馆街,转型落户。 黄贵文的太太专职管理守卫,杨连枝和吴连兴等人给书编码,排列整齐,公众学者欢迎借阅,取名"书香楼"。 时为2000年,刘一其担任主席、黄贵文为总务,庄伟天和杨连枝是领津贴的资料管理员,构成书香楼骨干。 在接下来的4年里,书香楼忠实地扮演文化传承的角色,举办了原甸作品、方修作品、绝版书、赤道风期刊、新马美术史料、戏剧史料、南大史料、教育史料、儿童文学图书期刊、新山地方志、日本侵略史、新旧长堤回顾等多项展出,开办文化讲座无数,成为一个新的文化据点。我曾多次来这里采访新闻。 庄伟天在一所会馆的角落,发现一批许云樵的书信手稿,已被当作废物,只差未被扔掉。他将它们拯救,安顿在书香楼。 禤素薇利用这里的儿童藏书,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丘淑玲在这里找到许多尘封的南大史料,完成了她的学术论文。李业霖的南大史料巨著,许多资料从书香楼获取。书香楼还促成了范雅梅的燕窝文化论述。博特拉大学李心慧硕士,采访黄贵文等人,写了本书香楼专书。她说,书香楼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汹涌。 这个泉眼,静静地喷涌着文化的清流,滋养着华社。华社理应给予它最大的温暖和支持,然而这朵花终被粗暴的手摧残的时候,华社眼巴巴看着...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