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刊物《爝火》


士古来八里半小贩中心,今天挤满了五一劳动节的食客,我在人群中好不容易才找到宋铭。大家坐下,他立刻把一本最新出版的《爝火》递到我面前。他目前还在为一本北加里曼丹民族民主革命的记叙翻译为英文,百忙中抽空出来跟我见面,似有一份责任,一个任务,非尽快把手头的《爝火》送到它该去的地方不可。之前,他还托人把几本《爝火》送去南方学院图书馆。

这位写诗、写散文和从事译介的业余文化工作者,作为文化的推手也一样热情洋溢。看着他红润的七十六岁脸庞,我对他精力的充沛感到佩服。 

《爝火》这个名称,自25年前它诞生的时候就定了下来,从来没有更动过。看来,这片土地需要一把文学的光源,驱除那愚昧、浮躁、野蛮和自大的黑暗。只要黑暗还在,火炬是不会灭的。

这一期的《25周年我与爝火特辑》,讲的就是这么一群人,如何举起一把文学的火炬,并将它传播开来的故事。我的朋友宋铭早已深受感召,在他们的队伍里了。 

我在念中学的时候就听过金苗的名字,知道他创作了一本诗集叫《嫩叶集》。那时是1976年,甄供先生主编的《文艺春秋》有一场关于《嫩叶集》的论战。有人将金苗的诗跟流行歌曲相提并论,说它缺乏深刻的内容,于是在我的印象中,金苗是个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者。这回,将《爝火》带回家里,读了诸家谈论《爝火》的成立与营运过程,才对金苗有一个新的认识。原来他也是一个坚决的实践者,不但自己耕耘不辍,也努力联系学校,推广华文文艺不遗余力。一个高大的文化人形象在心中油然而生。 

从前经常读到伍良之的文章,却不知其何许人也。看了这一期的《爝火》,才知道他原来是《爝火》的创办人和灵魂人物,在文学的路上继续散播火种。

还有杰伦、甄供,这些我在少年时代就已经熟悉的名字,今天依然闪烁着光芒。甄供已作古,然而在他耕耘的园地里,长出来多少文艺的幼苗?他们之中不少已长成了大树。杰伦就是以前行动党的廖金华,当年退出行动党是有许多遗憾的,多年努力换来的却是一场虚无,然而在文坛虽然寂寞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八旬高龄仍然义无反顾的振笔直书,不许辜负许多具有乡土气味的长篇小说素材。

这样一群崇奉现实主义的写作人,以无比的韧性和不渝的信念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高举文艺的旗帜,把文学带入生活,把真理带入人生。有这永远燃烧的火炬,阴阳怪气的搅屎棒们,也就只能躲在地洞里等待幻灭了。 

(2024年5月1日)

李开璇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