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25的博文

南院书香楼现状

图片
今天联袂新山书香楼创办人之一的黄贵文先生、在泰南设立马共文物馆的冯学俊先生访问南方大学学院图书馆和书香楼,跟馆长许通元先生、副馆长欧阳美玲女士进行了可贵的交流,同时拜会中华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润华教授,赠送书本及拍照留念。 20年前那一次书本大迁移后,南院方、代表捐书人的书香楼原班人马和2004年下半年获得书香楼控制权的陶德书香楼委员会,鲜少交流,一晃二十年,虽近在咫尺却遥似天涯,今天,是新山书香楼在陶德书香楼访问南院后,也登门访问,他们代表的是捐书人的权益,属于破冰之旅。黄贵文将三本刚出版的<新山书香楼事件始末与批判>送给南院。 双方就书本的管理,实际面对的问题展开了建设性交流。我们也看到了捐书人担心遗失的名作家李星可手稿,看来完好无损。 南院书香楼和旧报收藏室设在顶楼,跟其他个人捐赠的图书馆同列一层,有冷气和干燥设备,院方为了保持这些旧书旧报作出了不少努力。至于藏书没有跟南院图书馆混合,王润华认为,这样处理更符合阅读者搜寻资料。 许通元说,目前,书香楼的校外会员年费是一百元,抵押金三百元。从2005年到2015年,书香楼校外会员免年费,只收抵押金三百元。 双方也对数码化及大众捐书课题作了探讨,本着都是爱书人的出发点,在共同的意愿和理想上迈出健全的一步。 (2025年9月30日) 左起:冯学俊、黄贵文、李开璇、王润华、许通元。

真正的财富

图片
因着贫穷 声音便要放低 动作也要迟疑 眼帘恭顺地垂落吗? 这样你就宠坏了财富 让它的任性显得像真理 气焰好比星光照临 良善的声音沦为叹息 铺满它行经的长街 我们不要这样的世界 不承认这样的财富 坟场不会告诉你 他的贫穷 正危险地吞噬着他的生命 当骄傲的躯壳终于消散 那长存在人们心坎里 美德与学养的微光 才是他实际的拥有 (2025年9月26日) #

倪海厦

图片
我打从你的桥上走过 走入五千年沉酿的窖藏 从《黄帝内经》到仲景伤寒 至你案前,满室生香—— 那独立叩问的星火 终汇成天人合一的汪洋 你的厨房是流动的医馆 百年西药殖民的潮水 在阴阳五行岸前褪去锋芒 舌苔、汗液、二便、鼾声…… 连CT打印的冰冷数据 都羞赧于这温热的洞见 一把米、三片姜、七分火候 熬煮时代遗忘的良方 你唤回远游的老祖宗 为熬夜的世纪针灸开方 经方的月光静静流淌 愈合被光阴磨损的脊梁 (2025年9月25日) Lee Hoy Chin

图片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千万兄弟姐妹心连着心。 我们手牵手织成光的网, 守护这澄澈安宁的穹苍。 也曾有过迷惘的时辰, 黑压压的阵势盘踞天心, 分不清高尚或沉沦, 混沌了清浊的界限。 蓝天背过脸,大地合上眼, 我们在孤寂里浮沉。 直到那阵长风吹临, 卷动天地重整旗鼓。 正义与暗影终须一决, 万千马蹄踏碎旧日囹圄。 污浊化作倾盆的泪, 逃入深谷再无踪迹。 风住后的天空如水洗, 我们列成新编的诗句。 每朵云披着暮色起舞, 让人间仰望这流动的序曲。 我的方向是群体的方向, 我的洁白是众生的洁白。 (2025年9月24日) Lee Hoy Chin

早晨

图片
阴阳交替的时刻 生理钟轻声呼唤 眼帘缓缓拉开一天的序幕 黑袍收拾行囊 把大地干净交给光明 夜露走过的街道 星光探访的草地 渐渐被涌动的气息 注满 交替的兴奋 你的诗也蠢蠢欲动 自昨日的暮雾中苏醒 汩汩地灌满了生气 纵然独立原野 未赴喧嚷的厅堂 仍与晨光对饮 于无边的筵席 (2025年9月22日) 图:今日早晨,龙寰镇即景。摄影:Kim Tan

陈剑:呼吁南院解除书本冷藏

图片
书香楼捐书者之一的陈剑,今日呼吁南院当局将书香楼藏书纳入南院图书馆,接受共同管理,结束无谓的冷藏。 他是今天下午在<书香楼事件始末与批判>新书发布会上,做出这样的呼吁。也希望南院当局能够听到这个呼声。 陈剑说,他昨天特别从中国赶回来,出席这个新书发布仪式。他表示,他自己是书香楼的捐书人之一。 他说,掌握了书香楼管理权的理事会,(指黄重山为主席的理事会),将这些藏书送到南院后,没有按照捐书人的意愿,让这些书跟南院图书馆合在一起共同管理,而是要求南院将它们另外收藏,保持整体,结果,这些书被冷藏在一间课室,直到如今。 陈剑是东南亚国际冷战史和马来亚共产党运动独立研究员,是这方面的权威。 陈剑认为,上述理事会把所有藏书都捐给了南院之后,这些年来并没有举办任何活动,却保留着书香楼这面招牌,这是无意义的,应该把书香楼解散。 书香楼主要捐书人庄伟天发言时称,他根本没有搞派系,也没有这个意愿,他纯粹是为了让这些书能够继续受到人们阅读,却被人指为树立派系。 这些捐书人,他说,许多用他们一生的积蓄来购买,等到自己老了,不舍得把它们付之一炬,而是希望书本带着知识能够继续流传。 白发苍苍的庄伟天代表捐书人,将一束鲜花送给作者今年80岁的黄贵文。 黄贵文著述的<新山书香楼事件始末与批判>,今日下午在新山留台同学会举行推介礼。发言者踊跃,包括黄贵文、陈剑、庄伟天、李开璇、古寅、蓝钦蓝等人。 Lee Hoy Chin

图片
酒窖越久,弥散陈香 橘皮入岁,才显温顺 唯有书,不肯屈服 要挣脱权力的锁链 在人间流通,与同类相握 没有一本书能独自 回答人间所有质问 正如没有一剂方药 能根治百疾 即便上帝的圣典 也无法独撑文明的大厦 书不是遗嘱,也非保单 而是自由的脉搏 当它被禁锢 面容在黑暗中干枯 生命被傲慢蚕食 海洋因失落的波涛哀恸 楼阁因失去书香而清冷 锁住它的权威 却在不知不觉间 自己松脱 (2025年9月21日) Lee Hoy Chin

新山书香楼兴衰史

图片
年入八秩的黄贵文先生,日前下了功夫,将一段20年前的经历写成书,于今出版。自费,印一千本,只卖不送。跟书香楼有关的人物,好些已经作古,有些尚在,他预料会引起从前那派人的反击,思前想后,做了充分的心理防备。 那种扭曲事实抢麦克风 叫警卫镇守会场的行径,他领教过。除非这些年的沉淀,心境转为平和,不再好斗。可他知道不能那么天真。经过一番挣扎,觉得非写不可,否则再无人可以畅谈这段历史,书名就点出"批判"的姿态,指名道姓,在所难免。 黄贵文于60年代参加左翼政治运动,1976年被捕,羁留太平扣留营期间,营友之中有位庄伟天先生。此君后来定居新加坡,管理书店,收藏旧书。新加坡,华裔为主,左翼活动一度风起云涌。这些人很爱看书,然而时过境迁,出于种种原因,如下一代不爱看书了,或房子变小了,要把藏书捐出去,做点社会公益。这个想法很普遍。 庄伟天设法联络这些人,将他们的送书汇集一处。黄贵文在新山配合,物色到报馆街百货布匹商公会,征得会长刘一其先生同意,将会所一部分辟为藏书阁。一拍即合,五万册无家可归的书,价值连城,墨香扑鼻,得以越过长堤,在新山华人文化中心的报馆街,转型落户。 黄贵文的太太专职管理守卫,杨连枝和吴连兴等人给书编码,排列整齐,公众学者欢迎借阅,取名"书香楼"。 时为2000年,刘一其担任主席、黄贵文为总务,庄伟天和杨连枝是领津贴的资料管理员,构成书香楼骨干。 在接下来的4年里,书香楼忠实地扮演文化传承的角色,举办了原甸作品、方修作品、绝版书、赤道风期刊、新马美术史料、戏剧史料、南大史料、教育史料、儿童文学图书期刊、新山地方志、日本侵略史、新旧长堤回顾等多项展出,开办文化讲座无数,成为一个新的文化据点。我曾多次来这里采访新闻。 庄伟天在一所会馆的角落,发现一批许云樵的书信手稿,已被当作废物,只差未被扔掉。他将它们拯救,安顿在书香楼。 禤素薇利用这里的儿童藏书,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丘淑玲在这里找到许多尘封的南大史料,完成了她的学术论文。李业霖的南大史料巨著,许多资料从书香楼获取。书香楼还促成了范雅梅的燕窝文化论述。博特拉大学李心慧硕士,采访黄贵文等人,写了本书香楼专书。她说,书香楼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汹涌。 这个泉眼,静静地喷涌着文化的清流,滋养着华社。华社理应给予它最大的温暖和支持,然而这朵花终被粗暴的手摧残的时候,华社眼巴巴看着...

我们敬爱的外公....

图片
我们敬爱的外公(我的岳父)黄木桂老先生,于本月七日安详辞世,享寿93岁。 现遵礼停柩于中华公会绵裕亭殡仪馆7号厅,谨定于本周四上午举行告别仪式,随后发引安葬于振林山中华义山之原。 《悼黄木桂外公》  九秩仙翁乘鹤去, 仁心谦德永留芳。  炸石穿云撑瘦骨, 烹虾炊雪立寒霜。  面香漫巷客争顾, 情厚传家世共扬。  绵裕亭前云杳杳, 山庄松柏护魂长。 Our beloved grandfather (my father-in-law), Mr. Ng Bok Koi passed away peacefully on the 7th of this month at the age of 93. His body now rests in Hall 7 of the Tiong Hua Memorial Memorial Park Funeral Parlour in Jalan Ngee Heng Johor Bahru awaiting the farewell ceremony scheduled for this Thursday morning. Following the ceremony, the procession will proceed to the Chinese Cemetery in Gelang Patah for burial. In Memory of Grandfather Ng Bok Koi A nonagenarian sage rides the crane away, Yet his benevolence and humility forever stay. Through blasted rocks and clouds, his frail frame stood strong, Amidst steamed shrimp and snow, he weathered frost long. His noodle's fragrance filled the streets, drawing crowds in, His kindness passed through generations, a cherished kin. Before Mian Yu Ting, where distant cloud...

桥头送别

图片
晚间的殡仪馆在声浪中浮沉 这厢咏经刚刚沉寂 那边麦克风已贴唇登场 一袭海青尚未垂落经幡 道袍已卷起唢呐声声霹雳 执绋者啃碎花生壳 碎屑坠入凄怨的苍茫 一群素衣人围坐折莲 那黄瓣裹着死者灵魂 将渡往虚渺的灵殿 两个女孩蹲在墙角 轮番喂着一缕香烟呼吸 木鱼与铜铃争夺天梯 讲坛与道场并肩推售天堂 忽有荒腔情调劈开夜雾 竟是歌台旧曲撩起尘世忧思 露天火舌吞下礼单 差使驮着俗礼奔赴天国 地下家园与天上归处 终得浑然如一 送魂曲冗长如绳 悠悠然捆住打盹的殡仪馆 那子嗣口哼忏悔,耳听铃声 心里点算明晨殡事价目 杂烩桥头,告别盛宴 一生只有一回 做客也没二次 折腾再多,都得心甘情愿 除非学荒山烈骨 拒斥喧闹,裸身赴泥 或化作简约如道的志士 嗅着天界芬芳归去 无需人间多余佐料 (2025年9月12日) 图:绵裕亭内的一棵巨大榕树。李开璇摄。 Lee Hoy Chin

沟通之隙

图片
忽然间,沟通出了问题 好像完全断了,又仿佛残留着余温 他还在,又似乎已经不在了 为他办理后事 像是在为一个过程 写下我们自己认可的注脚 当语言和注视失效 惯常的问候听不见回应 人们便毫不犹疑 为他人的旅程 写下自己的诠释 我怀疑,问题出在沟通的方式上 那主宰一切的存在 只让眼睛望见空蒙 怎会记下这些 世俗的把戏? 于是更想念他 过节时捧上的一盘卤鸭 他沙哑的嗓音里 滚动着劳动的故事 他高大的身影,正直如松木 为声名远播的阿佬面档 立下碑铭 也许,在另一个地方 这一切,已被默默记下 眼前的,不过是一副空壳 (2025年9月8日) Lee Hoy Chin

两个大同世界的构想

图片
孔子和巴哈欧拉,都提到大同世界。相隔2千500年,一个观念从未断裂。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孔子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运大同篇> 巴哈欧拉的和平世界鲜少为人所知,它是礼运大同篇的具体化,两者是一种承先启后的关系。其内容可概括如下: "巴哈欧拉所设想的人类一体意味着建立一个世界共同体,其中所有民族、种族、信仰和阶级都将紧密且永久地团结在一起。在这个共同体中,各成员国的自治权以及构成这些国家的个人自由与主动性,都将得到明确而完整的保障。据我们构想,这个共同体必须包含:一个世界立法机构,其成员作为全人类的受托人,最终将掌控所有成员国资源的支配权,并制定必要的法律来规范全人类的生活、满足需求并协调所有种族与民族的关系;一个得到国际力量支持的世界执行机构,负责实施世界立法机构的决议与法律,并维护整个共同体的有机统一;一个世界法庭,将对构成这个全球体系的任何元素之间可能产生的所有争端作出强制性终审裁决。 "一个统治整个地球、对其难以想象的庞大资源行使绝对权威的世界联邦体系,融合体现东西方文明理想,摆脱战争诅咒及其苦难,致力于开发地表所有可用能源——在这个体系中,武力成为正义的仆从,体系的生命力通过普世认信独一上帝和遵从共同圣言而维持。这正是人类在统一力量的推动下正在迈向的终极目标。" 这个课题,可以让诗人们歌颂一千年了。 这里讲到武力成为正义的仆役,也就是它不再隶属于得益集团。拙诗<白鸽与气球>重申这个主题。 (2025年9月6日)

替代方案

图片
我说阳气是生命的根基 必须敛藏、珍惜 你说太麻烦了 可有更简便的代替? 我说阴阳有度是健康的天平 寒热各半,补泄同频 偏颇是病的序曲 你说太难遵循 可有捷径方案? 我说精神内守是源初的灯 照亮精气神的城 你说如今科技昌明 定有更聪明的方法替代古训 我说大道没有替代方案 因为已经至简了 你沉默 (2025年9月5日) Lee Hoy Chin

莎琳推出最新诗集<华夏梦>

图片
马崙的女儿邱亮谊,笔名莎琳,今日出版诗集<华夏梦>,用平白直叙的诗体,在晦涩的马华诗湖投下一粒她的石头。 莎琳洗肾八年,目前还没摆脱洗肾机的依赖,每周三次前往振林山一个洗肾中心,每次都是一整天的功夫,非常的劳累。然而,在父亲的鼓励下,她抛开消极的心态,把生命凝聚在诗句里,觉得该怎样写就怎样写,又在马崙的协助下,出版了这本230页的诗集。寒川和彭彪为她的书写了序文。 莎琳的诗涌现自平凡的生活,从大自然和人文景物借题发挥,父母、外公外婆、马华作家、儿童、鞋子、天空、大红花、火柴、成绩册等等,都是她歌颂的对象,偶尔带出她难得一见的嘲讽,譬如对伟人铜像她有这样一句变调: 八岁小侄儿却嚷道 "我才不要做伟人 死后还有被风吹雨打太阳晒 新诗在莎琳这里,并非深奥、需要很多解读的艺术,而是她的生活的一部分。 图:左起:马崙、李开璇、亚雄、沈康福。

白鸽与气球

图片
——看中国九三大阅兵 六万只白鸽 无名无姓 带着一封相同的信笺 从一个红点起飞 飞向寂静的远方 七万个气球 抹去个人的执念 装着同一个呼吸 在天空彼此携手 汇成一片深不见底的蓝 枪支、导弹、战斗机…… 整齐列队,方阵井然 只接受一个人检阅 他叫——人民 从今以后 武器不再碰击,不再撕咬 没有颜色 没有阶级,也没有国籍 除了一个蓝湛的代号 没有其他属性 从今以后 轰炸声只是博物馆的回声 硝烟的梦魇 在孩子们的笑声里 消散如昨夜蛙鸣 (2025年9月3日) White Doves and Balloons — On China's September 3rd Parade Sixty thousand white doves, nameless, without titles, carrying the same letter, taking off from a single red point, flying toward the silent distance. Seventy thousand balloons erase individual obsession, holding the same breath, joining hands in the sky, forming a blue without end or bottom. Guns, missiles, fighter jets… lined in order, formations precise, accepting salutation from only one figure— his name is "the People." From this day onward, weapons will no longer clash or bite, will have no colors, no classes, no nations, bearing only one deep-blue code, and nothing else. From this day onward, the roar of bombs will remain only as echoes in museums; the nightmare of smoke and fire wi...

偶作

图片
初日临身汗细微, 细草承辉入眼闲。 两朵浮云随意去, 一只乳燕趁风还。 (2025年8月30日) 李开璇

柔佛诗社7周年聚会赠诗

图片
柔佛诗社7周年聚会赠诗 黄美香: 《忆詹师》 诗社七年思旧雨, 黌宇一笑指归程。 高山景行长为范, 桃李依然念诵声。 美香稿于沙巴 黄建成: 诗社聚餐庆七年, 平平仄仄二千天; 詹师航领忽仙逝, 群策群谋耕瘦田。 《诗社七周年誌庆有怀》 李飞广 七律一首 七年之痒 作对吟诗尋妙句 愚公赋我犟精神 风花雪月苦无梦 春夏秋冬应有循 海陸星空凭点缀 蟲魚蠡鳥任铺陈 时逢七载之痒日 愿我诗朋騷味醇 彭志荣: 诗社成立七周年志庆有感 七绝一首 同侪雀跃佳音传 已至途程七个秋 放眼诗俦同展翅 传承汉粹忌停休。 张云玉: 《诗社七周年誌庆有怀》 兰亭续笔七年春, 墨海同舟共月轮。 桃李成蹊香自远, 诗心不老韵长新。 李善明: 《贺柔佛诗社成立七周年》 七载耕耘南海间,诗芽破土傲荒烟。 詹公遗志今犹在,榈树成荫映碧天。 李保康: 七载吟旌岁月长,诗心一脉付缣缃。 初张云旆招星斗,渐汇清流涌翰章。 笔底烟霞生古调,笺间珠玉漱新芳。 佳辰此日同斟句,竞吐珠玑焕奎光。 李开璇 《贺柔佛诗社七载雅集》 瑶庭咏絮沁芳香, 兰渚莲步云锦章。 七载弦歌耕韵土, 诗心共契永流昌。 陈木山 《賀柔佛诗社七周年庆》 七载耕耘雅韵长, 诗俦携手赋华章, 兰亭再续凌云笔, 更上层楼共举觞。 李开璇整理(2025年9月1日) Lee Hoy C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