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初晤杰伦

图片
已届耄耋之年的杰伦今天专程从吉隆坡来新山,访问这里的文友。在古稀之年的宋铭的安排下举行了简单的饭局,出席者还有也是耄耋之年的吕才易、也是古稀之年的强中、鲁肃伯、林新明和已达耳顺之年的我。 虽然彼此大多初次见面,然而在媒体交往已有时日,颇为熟络。一个文艺的共同话题维系着大家的谈兴,岁月里沉淀的人生和情感又是那么的丰富多姿,剪不断理还乱。 杰伦给每个人送了一本他的最新小说《老人与狗》。他说他养了四只狗,最近请了一个人帮他看狗,所以他得以抽空到处走走,会晤各地的文友,希望打破文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 杰伦说,养狗显示他的心情转为温和。以前他讨厌狗,现在老了,又有了宗教信仰,不再像以前那样气焰嚣张了。然而原谅他人容易,忘记却很难,他也做不到。这本书也谈到“狗”,指的是政党里的某一种人物。 他仍旧痛恨那些拿民主基金会钱的人,认为他们没有原则。“什么叫做‘不拿白不拿’?”他忿忿地说:“这样的理由站得住脚吗?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可惜他不是站在政治的讲台上,而是在这几个弱小的文友面前。 他说他走入了文坛的江湖,《爝火》便是一个江湖,新山这里也有一个,他希望也有他的份儿。“江湖”的英文怎样翻译?他问宋铭。这可难倒了我们的翻译家。正如“仁义道德”的“仁”、“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在英文里似乎没有相对概念的词。只有中国人才有“江湖”。 今天是第一次跟杰伦见面,记得许多年前在《蕉风》常常看到这个名字。后来,这个名字化为“廖金华”常常在新闻里出现。近年来,它返璞归真又在《爝火》里崭露头角。他认为我们做什么事都应该让人知道,这才能发挥影响。他主张写作人要有自己的“江湖”。 我要打电话给吕才易,不料在餐馆门口就遇到他。他的儿子载他过来。他把我拉住,跟他的儿子说:“这位是我们的广西同乡李开璇,以后见到面,你要称呼他,不要不认识。”我有些动容,觉得他很像我的父亲。 席间,大家拿吕才易开玩笑,因为他最近爬上自家住宅的屋顶做修葺。爬屋顶本来没有什么稀奇,然而一个81岁的老人爬上屋顶,还拍了照片留念,就颇有新闻价值。然而刚刚,吕才易上厕所却有他的担心,怕不熟悉地方,叫宋铭陪他。 杰伦说,你可以写一篇微型小说了,一个老人爬上那么高那么危险的屋顶,不怕,却害怕去咫尺之遥的厕所,什么原因?会不会因为屋顶有他熟悉的路径,厕所却是陌生的。我想,一个劳动者的形象,的确可以这样凸显出来。 我又是第一次跟强中面对面

写不下去的时候

图片
写作,难免遇到不熟悉的东西,这时候,该怎么办? 解决的方法似乎只有一个:硬着头皮写下去。文章不是写给自己看的,硬着头皮写下去的地方,自己觉得恐怖,然而读者自有读者的味道,未必也跟你一样觉得恐怖。 写《巴哈伊信仰对哲学的贡献》一书,遇到写不下去的时候可多的是,此时如果退一步想,觉得自己尚未准备好,停下了笔,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准备就绪。 这种情形好比我们跟别人分享教义,永远会遇到不熟悉的课题。这时候,只能硬着头皮讲下去。 这又好比我们涉足远行,有好走的路也有不好走的路。有时候遇到险滩,战战兢兢还是要涉水而过,更加考验你的勇气、毅力和想象力。 写不下去的时候,做些调查研究是好的,你还有一个后备军可以使用,就是你的想象力。 守基阿芬第写《神临记》,是根据自己对圣人的理解而写的历史,除了确凿的资料,也加入了自己的阐述,想象力的运用到处可见。 (2024年9月5日) #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图片
我家附近的公园 勿忘勿助是松静自然的指导原则,守着舒服的感觉即可,不要过度放松。过度放松必然要动用到意志,刻意去促成,这就是“助”了。一旦加入了主观意识,精神就不能恪守“自由”了。表面上放松得到了加深,实质上这个加深是建立在“紧张”的基础上的,违反了真正意义上的松静自然和自由。练功就是锻炼灵魂的自由,体会自由的美妙,享受精神世界的甜美。 李少波在其写得非常好的《真气运行法》中,提出“通督勿忘复勿助”之句,这是真气运行法五步中的第四步,指练功到一定阶段,腰椎有往上拉升的现象,继续练则出现真气沿着背脊的督脉上行,假于时日可直通头顶百会穴。此时切忌不可将气导引助其速成,而须任其自然,下丹田气满自然会通关达百会。 “勿忘”是要有放松入静的意识,保持着不使松懈的心态,并在认知上深化“松静自然”的了解,知道它具有物质性,却又与灵性世界相关联,并非仅仅一个虚无飘渺的“感觉”。 “勿助”则是任由灵魂自由游走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不予意念的干扰。这就是“意守”的真正含义。古人提出这个概念,不知包含了多少的体会。李少波说,假如刻意引气上行,则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气功锻炼也讲究“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指的是出现外动时,不要刻意追求,只需依旧守着松静自然,让动作保持在其本来的位置。其实讲的也是“勿助”的原则。 (2024年8月28日)

花踪与我

图片
花踪文学奖我参加过三次,得过两次奖。第一次是在1995年,我39岁的时候,花踪文学奖那时是第3届,我以一篇书写马共的短篇《错乱的脚步》拿到小说组佳作。那是我第一次跟文学奖有了关系。后来也参加了其他类型的写作项目,家里的橱窗里便多了一丛战利品,虽然一整年也没取出来揩一下。 过了十年,我老了一圈,回到报馆重操旧业,第8届花踪文学奖截稿前个来月,它激起的温度竟然还在。我忽然又打起精神,追踪一个唐氏儿童房庭如的生活,写了篇报告文学《特殊的旅程》。以焦桐先生为首的评审团把该项目的特优奖颁给我,于是陈瑞献先生刻制的花踪铜雕便握在手里,沉甸甸的好像随时要脱手掉在地上。身边围绕着一众同事和文友像母亲的嘘寒问暖,倒是一番温暖涌上心头。 虽然颁奖礼只是一瞬间的事,它却给我留下长久的印记。它似乎老是在那里提醒我写作是个好的行业,在这门艺术上下功夫是值得的,可以不必理会他人的反对。它又把寂寞的文坛烘托出一番热闹,让人们往那里走去。 写《错乱的脚步》时,我在金宝做点儿小生意,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呆在店里,生活很累,也很单调。后来读到一篇关于马共的文章,便觉得自己也有一则故事可以奉告,便在柜台边摆张桌子,爬起格子来。我估计政局已进入和平期,马共人事是时候真相大白了。就这样,把一则少年时体验过的人生铺衍成一篇小说,得奖后在星洲日报小说版连载。后来,我将其改为中篇,收集在我的小说集里。 我的小说集《红尘中的新花园》也收集《特殊的旅程》这篇。房庭如几年前去世了,这篇算是一个单纯的灵魂走过世间留下的记录。 (2024年8月26日) #

新山华人的第四次动脑

图片
作者:郑文龙 《新山华人的第四次动脑:告別巴别塔一言堂论述,开启新山华族历史的潘朵拉黑匣子!——评述〈新山华族历史真相〉》 2022年Facebook版:《告別巴别塔一言堂论述,开启新山华族历史的潘朵拉黑匣子!——评述〈新山华族历史真相〉》Jiu  Wenlong’s  Facebook 文章,2022 年 10 月 23 日。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Cj5kwxHVuMy6hisR/?mibextid=oFDknk 2024年《学文》版:新山华人的第四次动脑——评述《新山华族历史真相》,郑文龙,《学文》2024年第一期(总第二十五期)。2024年8月23日转发于Facebook,略作笔误修正。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JVJU4gyVXF5h8AqE/?mibextid=oFDknk 《学文》版,改称“新山华人的第四次动脑——评述《新山华族历史真相》”,在《告別巴别塔一言堂论述,开启新山华族历史的潘朵拉黑匣子!——评述〈新山华族历史真相〉》的基础上,进行删减、修改及增补。 一.资料增补:加上李计伟、伊静轩等人的研究成果,让百年前的历史面貌更清晰可鉴,让真相辩证更进一小步——百尺竿头向前行,十方世界齐进步! (一)加注:李计伟《南洋华侨的祖语传承:应变与植根》(2023) 根据李计伟的研究,“国语”在南洋推广之前,南洋华社所言之“华语”主要是指方言[5]。可见,清末民初之际,南洋华社所言之“官话、国语、普通话”,才是对应今天我们所谓的“华语”(共同语)。我想,把“华”字搞懂了、把“华夏精神”弄明白了,再来辨证历史探究真相,比较省心、靠谱、宽柔而实在! 附注[5] 李计伟《南洋华侨的祖语传承:应变与植根》,二之(一)“语言之变:语言环境与语言能力”部分,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微信电子版),2023 年 1 月 24 日。文章刊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一期。 (二)加注:伊静轩《七十年来的菲华国语推行运动》(1973) 十九世纪末,南洋华社基本上还是“方言群”的社会[10];因此,当时这所官立 Chinese  School 应是以方言进行教学。我推测,在独尊义兴,潮帮侨领“总握天枢”的港主时代,这所新山官立 Chinese School 或是以

赋格音乐学院

图片
Fugato MusicCenter 赋格音乐学院

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图片
购票连线: 音乐可以跟文学相偕而行吗?我要给这几个年轻人一声喝采,他们创造了一则童话故事,由一位道地的美国教授朗读,你可以听到他纯正的美国腔。间中停歇的地方,穿插漂亮的钢琴曲。音乐加深了语言的意境,叙述又使音乐融入文学的氛围。这样的艺术在新山十分少见,在音乐会稀罕的士古来就更令人意外。 以下是故事和音乐的双语介绍,有意前往聆听者还可以从这里买票。这个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在本月31日下午3时举行,地点在士古来大学城附近的Taman Flora的赋格音乐学院。 There will be a musical festival on 31st August 3.00PM at Shirin Lee’s music center in Taman Flora near Taman University. In this two hours event a fascinating story written by Shirin will be recited by an American retired professor and while reciting it will be intercepted by piano music on various themes performed by artists well trained in this field.  The music will further enhance the beauty of the story and the narration elaborated the purpose of music. The group of youths is trying to blend music and literature together in a single performance which is rare in this area. Friends interested in this art performance can book your ticket by contacting me or Shirin Lee.   # Children’s Fantasy Written by: Miss Shirin Lee Xiang Fan. Narated by: Prof. Robert F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