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随笔”的博文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图片
我家附近的公园 勿忘勿助是松静自然的指导原则,守着舒服的感觉即可,不要过度放松。过度放松必然要动用到意志,刻意去促成,这就是“助”了。一旦加入了主观意识,精神就不能恪守“自由”了。表面上放松得到了加深,实质上这个加深是建立在“紧张”的基础上的,违反了真正意义上的松静自然和自由。练功就是锻炼灵魂的自由,体会自由的美妙,享受精神世界的甜美。 李少波在其写得非常好的《真气运行法》中,提出“通督勿忘复勿助”之句,这是真气运行法五步中的第四步,指练功到一定阶段,腰椎有往上拉升的现象,继续练则出现真气沿着背脊的督脉上行,假于时日可直通头顶百会穴。此时切忌不可将气导引助其速成,而须任其自然,下丹田气满自然会通关达百会。 “勿忘”是要有放松入静的意识,保持着不使松懈的心态,并在认知上深化“松静自然”的了解,知道它具有物质性,却又与灵性世界相关联,并非仅仅一个虚无飘渺的“感觉”。 “勿助”则是任由灵魂自由游走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不予意念的干扰。这就是“意守”的真正含义。古人提出这个概念,不知包含了多少的体会。李少波说,假如刻意引气上行,则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气功锻炼也讲究“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指的是出现外动时,不要刻意追求,只需依旧守着松静自然,让动作保持在其本来的位置。其实讲的也是“勿助”的原则。 (2024年8月28日)

把新时代的原则讲清楚

图片
黄裕莉作品 看到一位叫张明光的博士,不顾父母的央求,甚至下跪,毅然决然去了北京龙泉寺出家为僧,便想到当今社会,正如艾略特的质询: “我们在生活里遗失的生命在哪里?我们在知识里遗失的智慧在哪里?我们在资讯里遗失的知识在哪里?” 张明光表示,知识和学问不能使他满足他内心的空虚,要往佛法寻求精神的充实。 看到这里,我的第一个印象便是,我目前做的这份工作——即把巴哈伊信仰的原则讲清楚——是对的。我应该积极地做好这件事,并将这些可贵的精神的瑰宝普及开来,无须担心社会的趋向于富裕和知识的越来越来普及,会使我的这项工作变得毫无意义。相反的,必然会有越来越多像张明光这样的人,认识到物质的局限性,不顾一切地往精神世界的殿堂挺进。我们提供的这些知识,为人工资能所无法取代,到时,会显得弥足珍贵。 你无须过于注重文章的形式,因为这些内容本身就有感动人的力量,只需清楚表达就可以了。 它的生命力,恐怕还要比我们的生命长许多许多。巴哈欧拉说,他是一个新的天启周期的肇始者,从他的天启这里人类进入了成熟期,他的教义激昂影响人间50万年。这个新天启的迹象就是新时代呈现出来的种种景象,目前已经昭然若解。既然如此,我们怎么还举棋不定,担心自己的文章给人家抛入历史的旧纸箩呢? (2024年6月14日)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图片
忽然想到习近平,想到他从来不变的从容不迫,从他不见压力的额头流露出来的言辞也灵活多姿。我们既然主张净化心灵、时时刻刻的清醒,就应该给自己下个战书:可以严肃但不要生气。把这个要领变成个性发展的目标。 去年新年期间,我们家的友人Lai Kuan女士前来拜访。她旅居中国多年,要在那里奠定巴哈欧拉教义的基础。问她对中国的感受,她立刻谈她对习近平的印象。她说,她见到的习近平,总是一副不急不燥的模样,谈话举止都是从容不迫的姿态。她十分佩服他的这点能耐。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柯时,说了以下一段话: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我相信可以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全国13亿多人民戳力同心来担起这副重担,把国家建设好。我有这份信心,中国人民有这份信心。” 习近平说他要做到“无我”,以这样的心境服务人民。“无我”以我的理解,就是忘却自我。“自我”可解读为对自身的依恋,大凡跟“我”的存在有所牵连的千丝万缕的意识,物质、名誉之外,尚有林林总总的私心杂念,以及细致的思想和观点的执著和偏爱。 它不是政治术语,也不为宗教所专属,它是一种精神的锻炼,“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功课也。 这就是50公斤杠铃经过训练变成250公斤的含义。 政治人物都爱讲冠冕堂皇的话,他随口说说你就相信了吗? 如果一个马来西亚政客讲这话,我相信你;如果是个美国政客这样讲,我认同你;如果当年蒋介石讲服务人民,我会怀疑他。习近平这样讲,我相信是真的,这,有他的言论为支持。他的治国理政的言论十分丰富,惟身体力行者能够讲出那么贴近实际的话。还有那片洋溢着文明气息的大地,是为佐证。所以我敢将他的话在这里引述,不怕被讥为幼稚。 阿博都巴哈于1912年4月12日在纽约作了一场演讲,也谈到“服务人民”,并把“服务人类”提高到等同于崇拜上天的地步。他说: “服务人类就是服务上天,让圣境的爱与光从你身上散发出来,以致任何人看到了你都会被你的光所照亮。” 他讲这话也是真的,有他一生的行动为其背书。阿博都巴哈原名阿巴斯阿芬第,他有很多封号,还有爵士的衔头,惟只爱被人称为“阿博都巴哈”。此名为阿拉伯语“光的仆役”的意思。仆役者,服务其

谈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刊物《爝火》

图片
士古来八里半小贩中心,今天挤满了五一劳动节的食客,我在人群中好不容易才找到宋铭。大家坐下,他立刻把一本最新出版的《爝火》递到我面前。他目前还在为一本北加里曼丹民族民主革命的记叙翻译为英文,百忙中抽空出来跟我见面,似有一份责任,一个任务,非尽快把手头的《爝火》送到它该去的地方不可。之前,他还托人把几本《爝火》送去南方学院图书馆。 这位写诗、写散文和从事译介的业余文化工作者,作为文化的推手也一样热情洋溢。看着他红润的七十六岁脸庞,我对他精力的充沛感到佩服。  《爝火》这个名称,自25年前它诞生的时候就定了下来,从来没有更动过。看来,这片土地需要一把文学的光源,驱除那愚昧、浮躁、野蛮和自大的黑暗。只要黑暗还在,火炬是不会灭的。 这一期的《25周年我与爝火特辑》,讲的就是这么一群人,如何举起一把文学的火炬,并将它传播开来的故事。我的朋友宋铭早已深受感召,在他们的队伍里了。  我在念中学的时候就听过金苗的名字,知道他创作了一本诗集叫《嫩叶集》。那时是1976年,甄供先生主编的《文艺春秋》有一场关于《嫩叶集》的论战。有人将金苗的诗跟流行歌曲相提并论,说它缺乏深刻的内容,于是在我的印象中,金苗是个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者。这回,将《爝火》带回家里,读了诸家谈论《爝火》的成立与营运过程,才对金苗有一个新的认识。原来他也是一个坚决的实践者,不但自己耕耘不辍,也努力联系学校,推广华文文艺不遗余力。一个高大的文化人形象在心中油然而生。  从前经常读到伍良之的文章,却不知其何许人也。看了这一期的《爝火》,才知道他原来是《爝火》的创办人和灵魂人物,在文学的路上继续散播火种。 还有杰伦、甄供,这些我在少年时代就已经熟悉的名字,今天依然闪烁着光芒。甄供已作古,然而在他耕耘的园地里,长出来多少文艺的幼苗?他们之中不少已长成了大树。杰伦就是以前行动党的廖金华,当年退出行动党是有许多遗憾的,多年努力换来的却是一场虚无,然而在文坛虽然寂寞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八旬高龄仍然义无反顾的振笔直书,不许辜负许多具有乡土气味的长篇小说素材。 这样一群崇奉现实主义的写作人,以无比的韧性和不渝的信念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高举文艺的旗帜,把文学带入生活,把真理带入人生。有这永远燃烧的火炬,阴阳怪气的搅屎棒们,也就只能躲在地洞里等待幻灭了。  (2024年5月1日) 李开璇 #

论反省

图片
林鹏飞作品 每个人每天都有个许多选择的机会:要读书还是看戏,要运动还是睡觉,要想还是不想刚刚遇到的那个人,和他所说的种种不中听的话,要静下来还是看一点刺激的东西?如此等等。别小看这些日常生活的挑战,它的作用可大得很呢。别以为它们是小事可以随随便便处理,那就错过了训练自己的机会。别以为这些事无足轻重你喜欢怎样就怎样,那你的人生就会浑浑噩噩,每一天都是一阵轻烟。 到了晚上,你该做什么呢?圣人说:“吾日三省吾身。”巴哈欧拉说:“让每日清晨比每个傍晚好,让今天比昨日佳。”这是反省的时候。一天的行动和创造到了晚上,渐渐的缓慢下来,而行动也露出了结果,一眼看去,就知道对还是错。但是你必须反思,必须看,才会发现。 发现自己的错误,会觉得不安,同时也叫人愉快。不安是因为觉得自己蠢,或者一错再错,不够坚定。愉快是由于你觉得自己找到了失败的根源,重行确认自己的方向,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形,就能够清楚地知道,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 这样,一天天下来,这个人也就累积了很多正确的行为,讲了很多正确的话。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社会的瑰宝,成为进步的力量。他的人生也就没有浪费。 注:“每个傍晚比清晨好”:波斯人认为太阳下山后就是另一天的开始,所以傍晚是一天的开始,清晨是一天的结束。 (2023年11月25日)

捉住你的思想

你最重要的东西是你的思想,要好好保护它! 不懂得保护自己思想的人,不但自己的问题没法解决,还会伤及他人。 所以,要给自己的好思想围上高墙,防止来自他人的不良意识袭击、干扰、侵犯、控制,或霸占。做真正的自己。 把别人的错误留给别人,不要让它折磨你。 对于自己的思想,你必须自私地据为己有,视之为你最珍贵的资财。 不要漫无目的地捕捉各种意念,对每一个闯入脑子里的概念都entertain,任由它们刺激你的神经。来的如果是垃圾概念,要毫不犹豫将它驱逐出境。 思想不是肉体的一部分,它属于灵魂。也就是人的真性,代表你的本性,将来,还会随同你去到另一个世界。 一个好思想胜过一桶黄金。 当它出现时,立刻把它紧紧捉住。最好写下来,固定在纸上。不断在心里揣摩它的含义,这样它就会不断深化。灵魂喜欢深入,深刻的认知使人愉悦。你想它的时候,它就好像有了生命,会自己成长。它的触角会联系到其他的事物——有些你平时压根儿没有想到——它会越来越接近你的生活。你因此把自己的状况看得更清楚,那些隐藏的困难的症结浮出水面。你会知道哪些行动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你不会落入迷茫者的阵容。 最糟糕是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那不过是一个思想吧了,何必这样认真?”那一刻你豁然开朗了,但是你又贪婪地追逐其他的诱惑。于是一眨眼功夫,它就飘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你又想到它,想把它请回来,已经非常困难了。 写作人注意自己的思想,珍惜自己的灵感,不让物质主义的狂飙把它摧残,就会有自己的作品。生活的枯燥、社会的讥诮伤不了他一根毫毛。 只要捉住思想,闪闪发光的希望就一定会接踵而来。 (2023年10月13日)

写作与嗜好

 为什么写作人不能迷上象棋?道理是这样的:假如你喜欢写作,那是说,你要把自己的观点和生活体会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这是随时随地都需要用心去关注的事情,除非你是那种随意的写作人。我这里讲的是有志于在文坛耕耘自己一片园圃的劳动者。这种用心往往占据他的整个心灵,很少人能够随随便也能成功的。 假如你在写作的当儿,又看了许多象棋,迷上了它的兵法,那么,你的脑子自然而然便会想它,那是不由得你的意志为转移的,离开棋盘之后往往还是欲拔不能。这就分散了你应该献给写作的时间和专注,也破坏了你心灵的单纯、专一。 象棋还有可能成为你在写作遇到困难时逃避风暴的港湾。当你对写作感到枯燥乏味的时候,象棋的精彩便愈加令人心系。这时,你会觉得,玩它一两盘解闷何乐不为?然而这样的情况会周而复始地不断发生,直到你开始正视写作的问题为止。 象棋在这里只是“嗜好”的代名词,我拿它作为例子,来说明嗜好虽好,但是不能过度地投入,否则会影响我们真正的事业。嗜好诚然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趣,老年人有嗜好据说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症。然而那是另一个问题。我们提倡简单生活的人,如果竟不小心选择了写作,就必须单纯地爱着它,不要舍不得放弃一些别的爱好,自欺欺人以为两者或多者相行不悖,否则很难持久地享受到写作的乐趣。 (李开璇 2023年10月11日) #

给女儿和女婿的祝词

图片
我家二小姐昨天出阁,热闹过后心里洋溢着一阵谈谈的哀愁,乃到户外吹风接近大自然,想到这何尝不就是人生?回来就把昨晚在婚宴上的讲话放上网,似乎在追求另一种寄托。 # Iskandar Putri区巴哈伊社团的代表Mr Hua Keng Tong,华景同先生,各位来自远北马、吉隆坡、新加坡、台湾、上海和柔佛新山一带的亲戚朋友们,我是今晚新娘子李施谚语的父亲,欢迎大家在百忙中抽空前来,参加今晚施谚和家荣的婚礼,我也想趁这个机会讲一点儿心里的话。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我已经把讲稿写好了,现在就让我把它念出来。 首先,我想说的得是,今天这个良辰美景,2023年6月25日,对家荣和施谚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是他们的人生路上的一个标杆,一个转折点。这个日子已经写在他们的结婚证书上。那是一份合约、一个承诺、一个奉献,也是一个家庭的法律基础。刚才大家还见证了他们在上天前面的宣誓,宣誓的内容只有简单的一句:“诚然,我们都服从于上天的意愿。”这是说,在未来的漫长的日子里,彼此之间要是出现意见上的分歧,要懂得放下自己的成见,以上天的更高的标准为依归,这是确保家庭团结的灵性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看见大家今天晚上那么热烈,我这里讲的是理性的一面,家庭是感性和理性的融合。各位的热情参与,给他们两位增添了几许美好的回忆。在他们未来的日子里,每当想起今天,尤其是今天晚上宴会的一幕,一定不会忘记你们。因为你们的到来,给他们的回忆增添了几许甜蜜和温馨的滋味。 作为施谚的父亲,我和我的伙伴都很高兴见到她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并在今天组织自己的家庭,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我们也由此放下一桩心事。自由恋爱是他们的自由和权利,我们除了鼓励没有加以干涉。我相信他们在多年的交往中,已经充分了解彼此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在各方面都能互相接受和忍让,彼此也非常了解未来的挑战是很大的,但是心灵的团结可以克服一切。我们都非常同意他们的这一桩婚事,并给以充分的支持和最衷心的祝贺。 随着这一桩婚事今天终于顺利完成,我们也结识了女婿方的亲家,很高兴能够跟你们结为亲属,在近期内一定要找一个机会好好拜访你们,以便熟悉你们的生活。也希望施谚将来在彭家的生活过得幸福美满,跟岳父母和兄弟姐妹们亲如自己的兄弟姐妹,融洽相处,互相包容。 我们那个年代的婚礼,通常是由父母主导、安排,我自己的也是这样。我很高兴看到施谚和家荣,能够根据自己喜欢的

鼻尖的作用?

尽量做到这一点,就是达到了修炼的高峰:守住一个舒服的感觉,身体自然而然就健康了。 在睡觉的时候尤其显著,当守住了舒服,自然而然会抗拒思想的不速之客,因为思想是背叛感觉的,这两者水火不能相容。而感觉必须受到心灵的关注、珍惜、保护,才会不断深化,繁衍,滋生更多美好的感觉。 感觉比思想真实,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存在。而思想必须纯净,才是真实的。 所有的气功功法最后要讲的重点、所有宗教在个人层面所要教导的目的、以及所有艺术所要迈向的高峰,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要人们随时随地感觉舒畅快乐。这一简单要求,值得我们追求一生。而且,不必等到大成,就可以享受个中的美好滋味。 鼻子突起的部分叫鼻尖,它在两个眼睛的中间下面部位,向来不问何以如此,如今发现其神奇之处,免不了要惊叹上帝的杰作!因为我们只要看着它,眯上眼睛,就会产生舒服的感觉。起先在脑门中间一个叫上丹田的地方洞然开朗,脸部开始感觉松松麻麻的放开、膨胀,从这里,舒服感逐渐蔓延开来,瞬间达到四肢百骸,包括脚底涌泉、腹部气海、中部胸腔、头顶命门等部位。呼吸自动变得细长,直达小腹,如一道清泉灌溉苦干的稻田,一切静好默默而来,浑然天成,全在心中,但觉存在的无比神奇,又是那么真实,因为跟金钱一点关系也扯不上。 这是跨时代的修炼法门,就这一句:“以你的坚不可摧的意志力,守住心中一片舒服的田地”。有了它,许多所谓问题,都能找到解决的方案。 如果觉得困难,可记住下面一篇颂文:上天啊!焕发我的精神,净化我的心,唤醒我的力量。我把我全部的事交托在祢手中,祢是我的向导和避难所。我将不再忧愁悲伤,我将是一个快乐欢愉的人。上天啊,我将不再满怀焦虑,不再让烦恼干扰我。我不再把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放在心上。上天啊,祢对我比我对自己还要友善。我把我奉献给祢了,主啊! #

新时代的宗教信仰

图片
  一朵莲花,开出九片雪白的花瓣。 前天在网课上,几个朋友谈到新时代的宗教,认为在目前这个跨宗教时代,相信一个宗教的真理或知识,可以不必挂上该宗教信徒的名份。譬如佛教徒可以相信,甚至推广印度教、犹太教、伊斯兰或基督教的某些教义,不是非要成为该教信徒不可。其他宗教徒也是如此。 宗教真理跟科学知识一样,都是人对上天客观世界的认知。你相信牛顿的万有引力,也可以相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有不知哪一位科学家提出来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我们相信它,因为觉得符合客观规律和理性分析,并不在乎是谁提出的,也不管提出者的名气或身份。 宗教真理来自于同一个灵感的源头,不同的宗教导师用不同的语言和词汇对它进行诠释,讲的是同一个真理,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越是晚近的先知所揭示的份量越多。他们的诠释因符合感觉和理性而使真理得以确立。多方涉猎对我们有益无害。 譬如巴哈伊信仰对灵魂的讲解,是所有宗教中份量最多的,我们可以从这里获取这方面的知识,以补充我们对佛教的认识,假如你是一位佛教徒。对于一位巴哈伊,也可以涉猎佛教对禅学的讲述,看灵魂在阐诗里的婀娜多姿。我本人就很喜欢读某些高僧的禅诗,这些美妙的诗句,往往将平常无奇的日常生活勾勒出高超的境界,丰富了我们对灵魂的领悟。 (2023年6月2日) #

人死后还有意识吗?

今天和几位朋友聊天,谈到最近很多朋友去世了,于是有人问,人死后还有意识吗?其中一位朋友说,人死后是没有意识的,因为意识和思想只不过是细胞活动的产物,人死了,细胞活动停止了,也就不再有知觉。死后的世界一了百了。 我发觉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因为意识这个东西,在物质世界是不存在的。物质的细胞本身是不会产生思维的,化学作用也不等于思维,亦不会变质成为思维。不管细胞多么活跃,在它的领域也只是物质的升降、进退,不会产生额外的能力。 思维是一种能力,它影响和主导细胞,主导生机活动,跟气机混而为一。既然细胞里没有它,它又怎么会是由细胞产生出来的呢?如果海水里没有盐,我们从海里舀起一壶水,它是不可能有咸味的。 显然,它来自一个更高的地方,我们姑且叫它“天界”。于是有天就有地,有灵魂就有物质,这才叫做“圆满”。 相信灵魂不等于唯心论,也不是走到唯物论的反对面,因为灵魂也是一个存在的“物”,只是跟物质不在同一个等级上。 (2023年6月1日) #

五四的豪雨

图片
  陈丹诚教授作品: 游虾。Aeron Lim提供 今天是5月4日,忍不住想起五四运动揭起的旗帜,尽管内容已经模糊,但一个“新”字却还没有褪色。 五四代表新事物、新观点、新作风,新中国。今天它又代表新时代,要我们在安稳的生活中发现扭曲的心灵,以及由这些扭曲的心灵折射出来的种种现象,要我们在陈陈相因的习俗里寻觅浴火重生的火花,给旧的世界穿上新的衣裳;又要我们在“每个人”都认可的风气里发现被遗忘的尊重,在“想当然耳”的信仰中发现人性的背叛。 想想以前对自己许下的诺言,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决定,如何轻易地被挪移。为什么原则不是摆在优先的地位,要等到拖延过后才又假惺惺去再度发现它?借口和推搪的日子最令人难过,坚持的能力比发现新事物的聪明分量更重。 今天五四,想起《阿Q正传》,把自己的劣根性揪出来,以小D捏死头虱的劲道,狠狠地将它置于手指之间,它再顽冥不灵,也要发出必剥的声音,变成血肉模糊。 好的劝告、智慧的言语,只须一句,认认真真地听进去,把它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就是最大的进步,也是所有满足感的来源,所有厄运都可一一化解——那些由于因循敷衍造成的困难。无须祈求新的眷顾,所有恩典早已准备就绪,围绕我们身边。只须一个真正的“诚实”,所有的祝福都将属于你。 诚实是一切美德的基础,纯洁是进入善境的先决条件,回顾与反省不要嫌多,新时代的人类,要靠自身努力,去发现被社会感染而养成的叛逆和背离。年岁的增多,不会减少对叛逆的喜好,反而因为口才更圆滑,而会用种种借口和似是而非的理由,给自己的貌合神离、玩弄双标寻找下台阶。 情欲的冲动像个奸细 躲在心中, 它叫人暂时忘却原则和目标,搁置 清明的理智 ,怂恿你进入迷途,以为哪里有美丽的风光。然而 迷途的甬道上,充斥着虚无缥缈的娱乐。追逐的末尾是虚无,“懊恼”是它必然的死胡同。 五四的豪雨,到现在还没有停歇的迹象,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在雨中,有一种海底世界的感觉,人声的喧哗都转为静音,自我的舌头发出的火焰被哗啦哗啦的倾注所扑灭。远自阿当时期或东方天际开始发亮的年代,延伸到今天祥云氤氲的时期,老天爷给人间下了多少场雨?谁人知晓?有谁洞察个中的奥义? 从文明起步之初便牢牢垄断着大凡人意识的自我,经过这些屡屡的洗礼,是看到了一些逊退的迹象,然而依旧十分顽固,然而这里头正好隐藏着生命的大秘密:生命不在乎长短,懂得清除自我的尘埃就是踏上了正道。五四的雨水浇醒

谈报章的种族化倾向

他们怕你有太浓厚的个人色彩,怕你通过写作建立个人关係,他们在所谓的写作计划中列下了很多的要求,这就是写作的限制。如他们订了一个题目之后,就规定在这个题目下,需要有怎么样的内容,譬如最近我遇到的一种情况,他们把我所提出的建议改了,把名称订为“转捩点”,在这个总题下,所访问的人一定要有遇到很大的灾难,如疾病和巨大的打击等,这和我本来的范围缩小了许多。(我本来的目的,是要写人生中最好的经历。)而且,他们还规定了字数。并且规定了副文的长度。 后来谈到我所访问的一个102岁的老人,知道是印度人之后,他们就说,早知是印度人就不让我访问。我说,我访问这印度老人,谈的是长寿的问题,这是华人也感到兴趣的。她说,华人也有上百岁的人瑞,我们都没有访问他们,何需访问一个印度人的人瑞? 这裡牵出一个很普遍的毛病,华文报一定要写华人的事情,由于其他民族不是我们的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他们的事。主管者也往往认为,如果我们浪费版位去写其他种族,会给读者骂。如我有过的一次经验,我写了一系列兴都教的系列文章,结果有人说怎么这家华文报竟宣扬起兴都教来了。 这是目前报章的困境。大多数的报章都有种族化的倾向,澹米尔文报、华文报、马来文报,各有各的服务对象,也各有各的限制,自设的围牆。许多人或许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然而对于写作这是非常坏的东西,林林总总的限制和自我的约束都由此而来,你也许有一个很令人感动的故事,却因为发生在别的种族的社区内,为了获取刊登你一切都必须从简,主管者不以你的表达能力和文章所表现的精神来考虑刊登,他们所考虑的首先是:它没有华族色彩,是否适合于刊登? 我们所提倡的这项文化分享计划,要完全消灭这种人为的屏障,解放我们的写作能力,不要让它为了一个肤浅的理由,而把自己困囿在一种荒谬的信仰中。只要精彩,特殊,有多层的意义,有推进文明的作用,有宣扬文化的作用,有提升创作的作用,有昇华人性的功能,又能表现时代精神和具有现象写照,就是应受表扬的好作品。 一个种族往往是另一个种族的镜子,由这个种族对那个种族的态度和涉及,更加能表现一个种族和一种语文的好坏。我曾写过一篇一个印度女孩子贡献华文教育的故事,总觉得比我们写华人支持华文的刻板的故事更加动人。 文化分享计划是不会为作者设定这种无意义的限制的,也不像报章那样害怕个人色彩。这裡所刊登的文章都可以翻译成其他语文介绍给其他种族,也必须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发行

“我”是一个很坏的字

有位隔了一年未曾谋面的朋友忽然来电,问我可否到车站和他见面叙旧。这位朋友曾在我家里主持一个心灵和人生课程,我们对很多课题有共同的见解。 我自然是答应了,却寻思这次见面,我们该谈些什么。最后我把一些文稿和翻译作品放进车里,一路上却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给他看这些东西。也许我该让他多谈他的近况,而不是急着告诉他我正在做的事。我九时抵达车站,却还是把稿件带下了车。他已在三楼的马来食档等我。他所乘搭的北上的巴士在十时开行,我们有一小时的时间叙谈。 我给他看我的译作和我所写的关于翻译的一些意见,有些地方他持不同的见解而与我争论。他说他所主持的心灵课程由英文译成中文,他曾对译文作了校对,目前仍觉得不好,还在检查,并告诉我他对难译词句的一些新发现。当时间剩下不多的时候,我重述一个以前曾讲述过,却尚未实行的非盈利组织的计划,他也讲了他教导气功和事业上的几个事件,彼此互道一声保重,他就匆匆上了车。 出了车站细雨濛濛更兼暗夜,我竟走错了路。待我再驶回正确的路上时,觉得这次短促的会面也好比驶进了一条歧途,受膨胀的自我误入一个冷漠的死巷。 我们争着讲自己的话,而忽略了关心对方。我们担心在别人眼里,我们是个一事无成的人。我们怕自己的努力不为人所知。在不适当的地方,在有限的时间内谈论的事,都是自己的事,处处有自我的影子。 这个“我”字是一个很坏的字,它使我们的脸失去美丽的光彩,我们一定要减少使用这个字。我应该问候他离开后的生活情况,这方面的疏忽使人觉得你是个相当无情的人。我也可以和他分享一句至理名言,这要比拿出那些稿好得多。也许我应送他一份礼物,灌溉那份友谊。我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表达我的关怀,一个人爱的能力没有止境,而关怀比争论一句翻译的恰当与否重要得多。 即使只是一小时,也可教人毕生难忘。只要我们懂得关怀的艺术,将自己的优越感隐藏起来,让它死掉。(1999年) #

又见恐龙

有一种长颈的恐龙DIPLODOCUS,吃植物也吃石头。它的胃太大了,要靠石头在里面摩磋,帮助消化。有机的动物吃了无机的石头居然没有中毒,生命大神奇了。人要是也可以吃泥土而生存下去,世界可就太平矣。 其实人也是吃石头的动物。譬如我们吃的可口的豆腐,在它的制作过程中加了一种“石膏粉”的泥土。这种白色的泥土烧了就像石头一样,再摩成粉抹,混在豆浆里豆浆会结成块状。我们把泥土和豆浆一齐吃肚里。 营养学家说吃太多豆腐对肝脏不好,就是因为豆腐里有这些没有生命的物质。 但是人类并爱惜身体,他们不但吃泥土,还吃玻璃。玻璃碎混合着老鼠药和安非他命,压成丸状,一口吞下去,就可以看到美丽的世界。 玻璃的作用并不是帮助消化,而是为了割破血管,让安非他命进入血液里。 他们比那些吞火的艺人还要勇敢,吞火的艺人并没有把火舌进肚里,而是吐出来,让它化成一个火团。他们吐玻璃碎一口就吞就去,它藏在身体里也许再也不出来。 他们的勇敢可以媲美1亿3千万年前的恐龙。 长肉剂是一种无生命物体。吃玻璃的人只是小部份,吃长肉剂的人可   是比比皆是。 真是一个疯狂世界,人们什么东西都往肚子里送。自愿也好,半自愿也好,当身体是一个垃圾堆,一个永远能化腐朽为神奇的乾坤。 农人偷偷把一种叫做Beta Agonist的物质,让猪哥吃进体内,于是猪的卵巢一点点收缩,瘦肉一斤斤增加。看得猪农们眉开眼笑,这不是一个卖钱的秘密吗? 于是鲜红而坚挺的瘦肉掩盖了长肉剂的毒性,进到我们的胃里。有些半自愿,有些无知,跟吃玻璃的情形不大一样。有些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对得起味蕾就好。 它进了人体,我们的卵巢或许也会一点点收缩,肌肉一寸寸增加。难怪今天胖人那么多。 谁说农人憨直?他们可是可是聪明得很。他们也很有商战精神,善于使用秘密武器,出奇致胜。 你看了软软瘪瘪的猪肉很洩气?很好,为什么不学大伙儿那样也用长肉剂,反正长肉剂都是给猪吃的。 如果你不用长肉剂,就好像银行不装出纳机,准备认输吧!你的商战精神去了那里? 于是在商战精神的鼓励下,大家一齐使用长肉剂。 一隻猪从出世到上屠场,只见过太阳一次。就是上屠场的那天,可是 却长得一身结实、圆熘熘的肉。 Beta Agonist,有如安非他命,能制造神奇。 人人都讲商战精神,社会道义那里还能卖钱? 商战精神是什么?在榴槤上面喷“好年冬”,把黑鲳浸在甲醛里,给龙眼洒上漂白剂。就是最好的注解。 让我

一个黑洞

科学家发现,在地球不远处有一个黑洞,比太阳大35倍。21世纪的人类必然要跟这黑洞一起活下去,一方面学习从黑洞获取无量的信息,让我们成为宇宙的强大民族。另一方面,又必须抗拒它巨大的吸引力,免得被它吸摄住,成了它的俘虏,或被它毁灭。 黑洞影响地壳和海潮,也不放过人。人本来是一个能量场,也是一个信息场,当然逃不了黑洞的影响。而人即然能放出能量,和这黑洞之间就有一种互动的关係。我们对这庞大的宇宙会不会也有令自己自豪的影响呢? 黑洞是宇宙的大魔头,不管是什么物质经过他旁边,必定到被他吸进去,掉入它的无底洞内,似乎再没有机会逃出来。我们想像它必有非常丰富的信息,因为大抵没有任何宇宙间的信息能量可以逃过它的吸摄。如果我们和黑洞做了朋友,掌握了它的脾气,我们将可以从它那里,获得源源不断的信息。21世纪的人类,将和黑洞搞点儿睦邻计划,由这个朋友更好地认识自己。 黑洞是一个很好的意象,并不是只有文人喜欢。它是一个你不能不理睬的邻居,它靠着你近近地住了下来,总是给你一种可怕的威胁,也让你有些机会去认识他。据说太阳风暴跟黑洞也有关係,这恶魔真是善于煽风点火,搞到地球人以为末日就要来了。我们都还想好好地活过下一个千禧年,然而黑洞给我们的威胁却似乎我们已来到魔鬼的嘴边。 我们也是活在一个黑洞里,早就活在一个黑洞里了,这地球就是一个黑洞。它的附摄力也非常强大,以致人们紧紧的被囚禁在它的心脏。它不但吸摄住人的身体,也吸摄住非物质的精神。一个是不由自主被吸住,另一个是心甘情愿的投入。 由物质组成的身体被它吸摄,倒是情有可原。肉体本来属于土地,需要土地的供应,将来也回归它的怀抱里。但是不属于土地的精神,本来属于另一个世界,有它本身的一个世界。它应该飞翔在自由的灵空,如今却服服贴贴的眷恋着这个世界。 人文和物质思想如今多的是,但是能飞越它们上面的精神的教育却淡薄如城市的朝露,人们没有能力逾越物质思想的羁绊。像虫蠹般被这物质的世界所幽囚,最终和这幽囚它的尘土一齐葬送。 这景象,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地球原来也是一个黑洞。(2010年) #

你心中的美景永不消亡

如果眼前的景象使你失望,那么,用心眼去看你曾见过的美景,而你心中的美景在什么地方都看得见。 如果周围的声音使你不安,那么,用心耳聆听曾听过的美妙的天音。而你心中的天音永远不会消散。 如果你觉得自己面目可憎,那么,用你内在的力量,把曾经展现的迷人笑靥挂在嘴边。你内心的笑容永不凋零。 人为什么有两个眼睛和两个耳朵,一个在外,一个在内?还不是让人有两种视野,两种听觉?当外面的那个不再使人愉悦时,你可以用内在的一个获得愉悦。于是你的热情与平静就能长存。(2010年) #

蚊帐

我在城市里住了二十多年,只见过一个人还在使用蚊帐。儘管骨痛热症不时夺走一个生命,风扇菏菏地勐扫毒蚊;儘管人们把房间关得密不透风,冷气卧室使人昏昏沉沉,人们还是硬着心肠,使劲地抛弃这落伍的东西。      许多人的家里仍保留着上一代留下来的这个文物,像一块无用的石头被抛在角落里养蚊子。 他是一个新加坡华人,受英文教育,不会讲华语,也没觉得非学华文不可,亦不怎么崇尚潮流。他在南马的黄梨乡辟了一片宠物乐园,收容被城市人遗弃的流浪狗、猫、马、火鸡和各种被人始乱终弃的动物。 他搭了一间亚答屋,以蔓生花卉和九重葛为牆,猫狗绕膝,鸡鸭满园,没有电视机和收音机,只有书。书架下常有一群狗躺着,在正在读书的主人的脚边。这地方叫做“诺亚方舟动物乐园”。 亚答屋里有个假楼,有两间卧房,客人和主人都睡在木板上,在蚊帐里。为畜生们做“义工”的城市人,专程来这里体会远离市嚣的宁静,体会和动物相处的情趣,体会置身绿色环抱的感觉,体会蚊帐在清风中晃动的夜晚,也在捡拾那失传了的生活的艺术。(2010年) #

仓颉造字,鬼神夜泣

仓颉造字,鬼神夜泣。你能用文字表达高尚的情操,就继续这高尚的职业吧!写作者乃鬼神所不敢接近之辈,因为他们手中掌握住一种扫除蒙昧之鬼神的工具。 推开鬼神所设的黑色的迷障,你来到水晶般清莹剔透的真知之海的沙岸。你瞧见这真知之水返照出来的你的面容,已不再担忧,不再徬徨,不再自卑,不再害怕。由一个个的单字所拼凑出来的意义,在这讲求表面功夫的年代,仍然有驱鬼除魔的功用。(1995年) #

少一点儿气急败坏

一位亲眷向我借车子用,在一个油站打了油之后,竟忘了把汽油缸的盖锁上去。等到把车子交还给我时已是傍晚时分,告诉我这件事时,他只说了一句: “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你,你听了可不要生气。” 我心里立刻冒起了很多声音:“你为什么这样粗心?你不是第一次驾车,怎么连这样愚蠢的错误都还会犯上?你连一声道歉也不会说吗?至少你讲一声‘对不起’我不会那么生气。你怎么没有回去油站找找看?也许它跌在地上,被人捡到了交给油站。你没回去找寻就是不负责任,你的责任感给狗吃掉了吗?怎么车子驶着的时候,汽油缸的口开着你也不知道?你没看旁镜吗?万一车子爆炸起来怎么办?” 一大堆话涌到口边,只等待我把它们吐出来。然而我突然想到,我们每天听到的噪音还不就是这些?还不够多吗?我是不是应该给这噪音添加新的重量?噪音原来是这么容易产生出来的。 制造噪音的人,自己必然也被它轰个上气不接下气。这个原则谁也改不了。 我想一想,说:“没问题,我先用一张塑胶纸盖住油缸的口,明天去买一个新的盖上去。这种常用的东西,汽车零件店相信买得到。” 讲了这句话之后,我忽然高兴了起来,气也消了。 平静,不就是少一点儿波浪,少一点儿气急败坏吗?(199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