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巴哈伊议题”的博文

健康与医疗

图片
健康与医疗 世界正义院编,李开璇译 第二版 序 《健康与医疗》这本小册子,为世界正义院属下研究部门所编的圣人与巴哈伊最高机构关于健康医疗课题言论集,第一版出版于2000年,由马来西亚巴哈伊总灵理会属下出版信托委员会出版,益新印务有限公司印刷,许光旺先生校对。英文原版由印度巴哈伊总会出版。第二版目前为电子版,作者对第一版翻译作了修订。 第一版《前言》提到:原书为英文版本,笔者受马来西亚巴哈伊总灵理会所托,译为中文。原文第一部分巴哈欧拉著作摘要没有注明出处的选文,皆取自巴哈欧拉未曾译介的书简,这里是这些书简的首次公开,或取自新近译介的版本。 本书中文译本刊出了《给一名医生的书简》全文,英文原文附录在后。原书只选该文部分,译者见该书简全文目前未有中文版面世,乃将它完整收入以飨读者。 李开璇 2024年6月24日 目录: 巴哈欧拉圣文摘要 阿博都巴哈圣文与谈话摘要 守基阿芬第由人代写函件摘要 以世界正义院的名义发出函件摘要 附录   巴哈欧拉圣文摘要 患病时,可向有资格的医生求诊。诚然,我并没有废除物质治疗。相反的,藉由上帝命定为祂光明之道的发祥处之笔肯定了这一点。(阿格达斯经) 我只允许你学习有用的科学,而不是那些带来无谓的争论的东西。须知,这对你是好的。(同上) 你要接受并听从有资格的医生或外科专家的诊断,惟彼等必须穿戴正义的装饰。若具备神圣知识更佳,更理想。(取自一篇书简) 以我的令人敬仰并深受珍惜的名字进行医治的医生,善莫大焉。(同上)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恪守中庸,假如一餐只吃一道菜,更得上帝的好感。然而,必须以各自的方法,使这道菜品质良好。(巴提经) 须知,人的灵魂是高超的,不受身体的状况影响。生病时感觉虚弱是因为灵魂和肉体出现了障碍,相互影响所致。然而灵魂并不受身体的状况支配,灯光虽然可以被一个外来物影响亮度,但光本身依旧以同样的强度照射。同样的,患病虽然妨碍灵魂彰显其潜在的能力,然而灵魂脱离身体之后飞升,表现其高超的能力,超越世间的一切力量。每一个纯洁、优雅和崇高的灵魂,都能获得这巨大的力量,并享受越来越大的欢欣。(巴哈欧拉圣文选集) 友好的陌生人啊!你心中的腊炬是我权威的手所点亮,别让自我和情感的逆风将之吹熄。记得我,是一切病痛的良药,别忘了这一点。把我的爱视为瑰宝,如同自己的眼睛和生命那样珍惜它。(波斯文《隐言经》第32篇) 《给一名医生的书简》 远古之舌

巴哈欧拉“饿了才吃”之句解读

图片
右一:阿博都巴哈 巴哈欧拉的 《给一名医生的书简》 中第一句:“人们啊!除非饿了,否则不要吃进食,睡觉时不要喝任何东西。” 这里的“饿了”,是指中等程度的饥饿,不是极端的饥饿。餐后数小时后,大约4至8小时之间,一般上感觉肠胃空虚了,有进食的欲望了。 超过这个时间的断食,饥饿感越来越大,然而那不是巴哈欧拉这里要说的饥饿。他没有明确说明,就是指一般性,巴哈欧拉对所述事物都是这样处理的。 而且,巴哈欧拉要我们对凡事都采取“适中”的态度,对于饥饿和食欲,也是这样。 巴哈伊还制定了斋戒律法,斋戒的期限为19天,之后回到正常的规律。禁食期间每天的空腹时间比一般时候长,饥饿也比较明显。巴哈欧拉对于斋戒有明文规定,我们也可以理解,那样的饥饿属于比较“极端”的一种。至于这篇书简中的“饥饿”,既然没有旁的说明,就是一般意义上的“饥饿”。 “除非饿了,否则不要吃任何东西”也意味着在两餐之间,不要进食。喝水是允许的。如果不允许,他应该也会说明。正如他在下一句里提到,睡觉时不要喝任何东西。 许多人喜欢饭后喝一杯咖啡之类的饮料,在巴哈欧拉看来,这是不利健康的。 他在同一篇书简中说:“除非食物都消化了,否则不要再进食补充养分。”“假如桌上有两种性质互相对抗的食物,别混在一起吃。必须满足于只吃其中的一种。先吃柔软或液体的食物,才吃硬的、固体的东西。你须明白,将不同的食物混在一起吃,是危险的。” 许多人在两餐之间会喜欢吃些点心,我们称之为缓解压力的“上午茶”或“下午茶”。通常是些加了糖的食物和饮料,咖啡是少不了的恩物。从巴哈欧拉教义的观点来看,这是带来健康问题的根源所在。 在这书简中,他还讲了另外一些饮食的原则如:“诚然,在一切情况下不能保持满足,是最为重要的。满足使人免于患病和疲倦的状态。” “一个轻便的早餐,犹如照在身上的一束光。” 满足感来自于克制欲望,食欲是一个具有很大诱惑力的欲望。巴哈欧拉的健康理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欲望的妥善掌控,即不过渡压制也不任意放纵。 克服欲望在巴哈欧拉的教义里是一脉相承的,这个原则也运用在对物质财富、婚姻、名誉的态度等方面。 还有一个中心的理念是“平衡”。巴哈欧拉说:“人若遵守我所嘱咐的事,他体内组成物质之间的平衡将不会被颠覆,它们成分的对比也不会随着情况的改变而改变,因为基本物质将保持原始的纯洁状态。一般上是六和一的比例,或六分之一的六分之一。两个相对活跃的成分

《尚贤堂践行巴哈伊文明资料选编》简介

图片
  李开璇注: 这篇文章简介清末明初美国学者李佳白(Gilbert Reich)在上海设立“尚贤堂”,传播及实践巴哈伊文明的情形。蔡德贵教授从浩如烟海的旧资料中整理了尚贤堂的历史,取书名《尚贤堂践行巴哈伊文明资料选编》,33万字左右,填补了巴哈伊信仰早期传入中国历史的重要一页。此书尚未面世,蔡教授希望这篇简介能够引起有心人的关注,使该书能尽早付梓面世。这本书的出版,也将可以还原尚贤堂的真面目,为它摘下各种不确实的指责。 蔡德贵著 昔日被诬为“帝国主义分子”的美国友好人士李佳白,实为大清国和中华民国的有功之臣,为中国两朝领导人所器重。李佳白创设的尚贤堂在中国历史上简直是一个绝大的奇迹,当时对促进中国的觉醒,摆脱“东亚病夫”的窘境,走向文明社会起了巨大作用,中外一齐叫好。可在帽子满天飞的时代,打棍子、扣帽子、抓辫子成为家常便饭,尚贤堂便被扣上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机构的大帽子,想摘都摘不掉。近代以来的历史上,对尚贤堂有不同的认知,综合起来有以下各种说法:有的认为这个机构反对民主革命,支持封建军阀;五四运动后,尚贤堂出版的《国际公报》,阻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针对上层社会传教的机构;社交与文化交流机构;泛宗教性社会文化团体;传播基督教文化思想的机构;尚贤堂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传教机构,而是一所集教育、社交、出版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主要针对上层社会而创办,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平台,从而影响中国社会。尚贤堂对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而李佳白自己确立的宗旨是:联络中外之友谊,为东西会晤之所。 尚贤堂来的时候轰轰烈烈,离开的时候却悄默无声,后来则几乎被批倒批臭。它会是历史上的一个短暂过客吗?大清国总理衙门,表彰尚贤堂创始人李佳白“滔滔清辩,擅雕龙炙毂之才;觥觥雅材,负兰薰雪白之志。”那么多的清末巨擘如光绪帝、李鸿章、翁同龢、吕海寰、吴仲怿、严筱舫、曾少卿、李平书、张之洞、萨镇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李伯行、沈仲礼、沈曾植、曾惠敏,民国群雄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宋教仁、冯国璋、段祺瑞、颜惠庆、江朝宗、伍廷芳、唐绍仪、王闿运、陈三立、李大钊、熊希龄、盛宣怀、陈焕章、胡适、蒋梦麟、黄炎培、胡愈之、章太炎、太虚、王一亭、郎静山、吴昌硕、杜月笙,乃至民国整个政府,都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的尚贤堂,难道真的就这样走得无影无踪了吗

漫谈巴哈欧拉

我把我的一些脸书帖文放在这里,因为觉得有些观点可以分享。虽然只是片言只语,拼凑起来却是一幅图景的轮廓。你可以发现,我是一个挺认真的人。上图: 2011 年我与家人游北京,一脸风尘,跟繁华擦身而过。 很多人听到巴哈欧拉是一个新宗教的奠基者就不想听下去,以为自己已经有一个信仰,一群教友就够了,他们可能以为巴哈欧拉的宗教也是跟他的宗教一样,只是换一套膜拜的仪式。其实完全不是那样。巴哈欧拉讲了很多以前的宗教没有讲到的东西,祂讲到了上天给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特别任务,就是去建立一个包容所以宗教信徒在内的太平盛世。祂讲到人的灵魂,必须得到来自上天的信仰之灵的协助,才能够获得圣灵的连接。一个人死了如果灵魂没有得到圣灵的催促,即使这个灵魂能够长存也跟死亡无异。巴哈欧拉自己是至大之灵的显圣,过去所有的先知都是至大之灵派遣来到人间,都是圣灵的显现。这是何以过去的先知都异口同声谈到巴哈欧拉降世的种种迹象。也因为这样,不同的教徒才有共通的话题。(巴哈欧拉) 巴哈欧拉是上天之光的意思。阿弥陀佛是无量光的觉悟者。意思其实很近似。 存在有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巴哈欧拉说,上天用同一套自然法则创立了物质世界和灵的世界,道家看到这点,所以说道法自然。但是没有进一步说明。巴哈欧拉在这方面做了非常重要的补充。 基督教说耶稣在世界末期的时候重临人间。巴哈欧拉就是基督的重临。祂的身份完全符合基督教的预言。譬如,祂是阿伯拉罕的后代,也是波斯姗莎帝国王帝的后裔,祂的道在 1844 年开始,这些圣经里都有提及。 所以祂不是凡人,属于先知的领域。祂的灵不是普通的灵,而是圣灵以上的灵。圣灵跟我们凡人的灵不一样的地方很多,当然圣人比凡人的灵高出许多。而且,这个灵来自上天,并且是可以重覆出现的。就是英文说的 Return of the Spirit. 祂的学问是不必像我们这样通过学习而得来,祂的学问和智慧完全与生俱来。祂的灵就是圣灵本身,而圣灵好比太阳的光芒,如果把太阳比作上天的话,阳光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不管社会,人生,宇宙,科学,艺术,古今中外的一切,都在祂的意识里。祂完全摆脱人间的烦恼,活在真知的世界。 譬如祂在海法的时候,有三位在伊朗的巴哈伊被释放出狱,祂立刻就知道,并且祝贺了。一个礼拜后才收到函件,告知同样的事。这不是凡人可以修炼得到的等级。所以凡人不要心高气傲,以为靠一点小聪明就以为

感受上天的信任

巴孛有篇祷文写道:“主啊!我奔赴你寻求避难,我的心全在你的征兆上。主啊!不管外出还是在家,不管做事还是工作,我都把全副信心放在你的身上。因此,请赐予我你足够的帮助。好让我独立于一切事物之外,啊!你的慈悲无可超越的主。以你的意愿,主啊,赐予我我的部分,让我满足于你注定于我的任何事。你是发号司令的绝对权威。” 这等于说,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感受着对上天的信任,这是“意守上天”的锻炼法门。现在,我们有了两种有效的入静和真气训练法门,一是意守丹田,一是意守上天。在古人意守丹田的基础上,发展出“意守上天”的方法。进一步推进天人合一的感受。(2016年) #

新的天启期

随着巴哈欧拉的降临人类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启期。很多人尚不明白一个新的天启期意味着什么。其实,这是巨大的机会伴随着巨大的危机。巨大的机会是我们可以,也需要为一个新的万代奠立新的基础,引用张载的话,就是“为万世开太平”。期待大批新时代伏羲、尧舜、黄帝、神农、孔孟老庄再度出现。巨大的危机是,旧的基础彻底动摇了,世界回到一种相对混沌的状态,假如人类迷失方向,那就是另一个惨绝人寰的大覆灭,几十亿人的共同悲剧。我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不但圣书上写得明确,危机和机会今天也都一一摆在各位眼前。(2016年) #

为什么不谈政治?

你可知道为什么我这里不谈政治吗?那是因为目前的政治制度将会被整个的卷起,像一张草席,由一张新的取而代之。巴哈欧拉的预言没有一个不准,这一个,看来也一定不会失误。从目前政治制度内里的种种沉疴来看,不管哪一个国家,哪一种政治体制,只要还是党派挂帅的,都已无法有效地处理大众事物,反而加重人民的苦难,成了社会前进的绊脚石,很快就会整个的被历史淘汰。既然是明日黄花,为什么我们还要对着它喋喋不休? (2016年4月20日) #

巴哈欧拉的入静法门

入静的方法我常用意守丹田,然而发觉巴哈欧拉和阿博都巴哈也有教导我们入静,他们的方法是:我们将心思从外界的世界中抽离,沉湎于灵性世界的海洋。想象自己沉湎于一个动态的宇宙,自己是其中一部分,真气鼓荡源源不绝。巴哈欧拉的圣文帮助我们了解许多以前的人没法了解的事,尤其是关于灵魂、圣灵和上天显圣的课题,我们在观想时对于宇宙的感觉就更加真实。这种法门是意守丹田的补充、延伸和更新,其中很多秘密尚未为人所知。一个新时代的事物。(2016年) #

学习坚忍地做好一件事

巴哈伊殉教者可解释为这个社会黑暗力量压迫下的牺牲,他们把鲜血抛了出去,彻底地被黑暗的力量消灭了,但他们也取得了永恆的胜利。他们的敌人再也无法剥夺他们的荣光,这也是一个危机与胜利的关係。 至于没被敌人所消灭,还好好地活着的我们,没有必要无端端把生命送出去。然而,我们仍可取得一个殉教者的荣光,那是以服务来取代殉教,把你的精神专注于一事,坚持地做下去,你一定能战胜这个社会,永远不要跟黑暗的东西妥协,永远想着你所要做的事,并不顾一切阻力,无视一切阻碍,把它做好。这就是殉教者的精神,永远不要把永恆之美,换取一个暂时的掌声。 这正是上天世界所昭示的秘密,永远站在真理的一边,不要动摇,将简单的生活不断深化,巴哈欧拉在阿卡城的牢狱待了9年,那恶劣的环境一点也没有削弱他的意志,他甚至不让自己有一点儿憎恨敌人的念头,没有人见过祂发愁、埋怨、生气,(这些都是我们被世俗的烦恼击溃的表现。)祂也没给枯燥和单调所消摩,祂的精神仍然飞驰在世 当人的精神在灵魂的世界里,他是和谐的、快乐的,充实的,他没浪费时间,没丢弃生命,每天从牢里醒来,祂们是极端的快乐。当巴哈欧拉在德黑兰西雅超竹地牢里,那里黑暗一片、爬满了蛆虫、空气污浊到了极点, 殉教的意思是不屈服于社会的黑暗,不肯屈从于不正义的事情。殉教者只要向黑暗的势力说一句:“我妥协了。”便什麽矛盾也没有了,他将取回他的财产,名誉恢复,社会地位重得,一切压力马上松解,一切歧视都将消除。 灵魂的世界是一个双向的世界,首先,通过巴哈欧拉我们知道,上帝要我们遵守祂的律法,但反过来祂也应允,凡是如此做的人,都会得到祂的恩宠。我们要求他人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也要採取这样的态度。譬如,一个人喊道:“喂!你过来!”粗鲁得很。“我在这里,你过来呀!”就礼貌多了。 我们看到戏里,有时会出现这样的对白:“你知道为什麽我要救你吗?那是因为我不要别人杀你。我要亲自杀了你。”这种救命是没有意思的。换成这样:“你知道我为什麽要救你吗?因为我希望你也能救其他的人。”就有意思多了,也温情多了。 父亲对孩子说:“我养你好不容易,以后你也一定要养回我。”不能算是一种双赢,因为他所附带的条件是自私的。 换上另一副口吻:“我养你是辛苦的,但这不算什麽,只希望你也能教养你的孩子,和其他人的孩子。”那个互动的圆就完美了。 有人死了,尤其是亲近的人,悲恸一阵子是很正常的,但不必一整天哭哭啼啼,见到什麽

如何写好社会议题?

自从认识了巴哈伊信仰丰富的内容和它宽广深邃的社会意义,我就觉得过去写的文章都不像文章,读时下人们的作品,也觉得大多平浅虚浮,跟我们看到的社会运动一样,有流于表面、治标不治本的毛病。总觉得更好的文章正在蕴酿着,在一个社会的胚胎主逐渐成形,却还未露面。我读报的兴趣减少了,选书更严谨了些。我必须重新考虑如何下笔的问题,如果我还想点东西的话。 目前我们读到的评述,那些引用巴哈伊的精神,来透察社会问题的文章,还处于尝试性阶段,但随着今日网际网络的发达,有大量增加的趋势。一般上,这些文章都写得很严谨,大量引用圣典的文句,紧贴圣人的言论,把个人的情感压到最低程度。这使到文章诚内容丰富,言之有物,却啃起来绝不容易,有篇篇相同的现象。除了作者通常都很谦虚的原因,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作者担心自己万一讲错了,将会影响信仰在人们心中的良好印象。 我认为,巴哈伊的写作人大可不必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实际上,巴哈欧拉指定阿博巴哈为祂的圣作的阐述人,并谕命世界正义院的成立,使它成为唯一无二的权威,及“不会犯错的组织”,对于广大的向社会陈说巴哈欧拉教义的追随者,已构成了非常强大,而且无比仁慈的保护。(每当想到这件事,我就总要非常动容。) 作为个人,你可以自由地表述。如果你讲了该讲的东西,做了该做的事,上天不会由此给你一个特别的名份,但你的服务已记录在案了。如果你讲错了,那是因为你并不完美,你不是神,你可能还有什麽地方没有了解透彻,可能有人会向你提出来,但你不会被归咎,不会受到处罚。如果你的言论出现争论性的地方,你也不需要为个人的言论奋战到底,你只是为那言论的海洋提供一个意见,你说了之后,这个意见便跟你的“自身”再没有任何挂钩,如果有人要检验这句话的真理,他必须向世界正义院查询,及从圣作里去寻找,并以圣作和正义院的解释为依归。(致于抱着不良的企图,散播破坏性言论的行为,则另当别论。) 我们可怜的国会议员们,如果他们没有把民生问题带入国会,他会被选民唾弃。 从这个比较,你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多麽智慧而仁慈的安排。期待大量的巴哈伊的作品, 作者需要有人类一家、万物一统的观念,并从这个观念出发,寻找与读者之间取得观点上和情绪上的团结,才能持久进行,并越做越起劲,达到广开言路的目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让读者喜欢读你的文章,对作者有好感。读了之后,知道你在讲什麽,并认同于你的言论。目前写短小社评的作家,包括一些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