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能够取代作家写作吗?

林鹏飞作品,Aeron Lim提供

机器人能取代人类写作吗?有一种说法以为,机器人既然可以取代人写故事,写作就是也可以交给机器处理了。写故事不就是写作吗?科学家把背景设定输入机器人的知识库里,它就会自动进行搜寻,将获取的资料编成故事,然后用文字把故事制造出来。它的思想能力来自于大数据,就是翻译和诊断疾病所用的同样一种能力。电脑的超算能力越强,它的写作能力也越强。它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把人类慢条斯理的写作远远抛在后头。

这一来,我们只需将机器人制造出来的故事略加修改、润色,就可以“出炉”了。人跟机器配合,写作的速度会比以往快很多,说不定还会诞生伟大的作家。那些要自己找材料腹稿构思的写作人,可就要被这一波科技彻底淘汰出局。

然而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吗?
我在早些时候写的一篇文章里,谈到文字的最大功能是书写灵魂,这是它无可取代的功能。在机器人时代,更能突出文字的这个特性。机器人没有灵魂,它不知道什么是灵感,什么叫做思考。大数据产生的效果类似思考,然而它本质上跟灵魂通过大脑产生的心智,完全是两回事。它只是物质层面的咨讯处理,没有经过灵魂这个媒介。

机器人能捕捉事物之间的外在联系,从这个联系编写情节,却不能发现心灵对客观世界的复杂反应,不知何为灵魂的悸动,也不会有体悟、醒觉、反省的内心的真实感觉,亦不分行为的高尚与低下,人性的美和丑。

人因为有灵魂,而能违抗大自然的约束,利用自然的规律征服自然,也能不依照肉体的需要行事,转而去庆祝高尚的思想。譬如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真理,可以毫不吝啬地付出自己的生命。机器人不会明白这一点,也写不出这种情感。

假如机器人也有高尚的家国观念,懂得何为圣洁的情操,它岂不是也懂得天意、畏惧上天了?它可是人类的导师了。人类制造的机器人反过来成为人类自己的导师,有这可能吗?

这等于说,你必须给与它跟人一样的灵魂,它才可以产生我们所体验到的这种情感和思维。我们对自己的灵魂所知尚且极为有限,只知它的一些性质,全然无法触及它的本性,可如何能够在自己创造的机器里注入灵魂呢?这是办不到的。人不可能制造一个比自己还要崇高的物体。

机器人写得再好再快,充其量也只是一台机器。

机器人联系和综合资讯的能力,比我们强多了,然而这正是机器的功能。人跟机器比,当然比不过,而且,也不是一个正确的比较。好比将工人跟机器作比较,是不恰当的。这正好说明,人作为懂得利用工具的生命体的聪明之处。人创造机器是一种发明,而机器人制造文章却不叫做发明,只能是一种“生产”。

机器人根据我们设定的方程式制造冲突,铺衍故事,这方面它的能力好比将人脑跟计算机比较算力,人脑是万万不如的。然而计算机的能力也仅仅在于计算,不会进而发展成了解这些数字对社会有什么意义之类的思想。

写作人如果能够写灵魂而不是仅仅铺陈故事,写人生而不是仰赖稀奇古怪的冲突,就不用担心机器人会构成威胁。

而那些只晓得编造故事,不讲求道德营养的写作人,才会觉得自己的角色随时会被机器人所取代。

有道德要求的读者,料想不会喜欢机器人编写的故事。没有灵魂的故事,也有人当作小说和电影来处理,所谓人物不过是一批貌似人类的机器,在任何情况下它们只有一种选择,不会根据道德原则进行反省、考虑个人与大众的利害关系、人与天的关系。设定为勇敢就是永远不怕死,对死亡没有半点踌躇;设定为自私就是一头贪婪的动物,由贪婪牵引出各种冲突和故事。然而他对自己的贪婪没有感到丝毫的内疚和悔恨。设定为弱小就永远不会想到自己也能强大,除非得到一个外界物体给它注入某种神力。一个武功高强的输给另一个武功更高强的,而最强的一个被打倒之后故事也就结束,全篇都是魔法的表演,使这类故事的通常表现。我们看了感到疲倦,因为这种故事太践踏灵魂了。

机器人会不会取代作家?灵魂是个中心课题。机器人没有灵魂,人有,这就注定了机器永远不能战胜人。机器人的写作跟作家的创作是两回事,它只能写表象,而作家却能写表象,也能写灵魂的闪光。但是作家如果没有察觉灵魂的事物,只写表象,就跟一台机器差不多,可能还更拙劣。

机器人没有人生也没有生命的体悟,无法明白抽象灵性世界的存在意义,永远取代不了发自心灵的创作,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诗的意境,机器人无法了解。好的小说,它也同样解释不了。对于月亮的意境机器人了解多少?如果月亮代表圆满,它就不可能也同时代表思乡。科学家无法把心情写成方程式,放在机器人的脑子里。

(2023年4月21日)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