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兆与存在


通过征兆发现存在是巴哈伊观察世界的一个途径,也是一种认识论。阿博都巴哈说,凡是存在的事物都有征兆,譬如海浪是海存在的征兆,光是火存在的征兆。一个不起浪的海洋,或一把不发光的火,是无法想像的。他又说,冥想的征兆是静止的状态。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现象是它的外部表现。所有的本质都会产生现象,有些现象联系事物的本质,跟本质相向一致,叫做真象,有些跟本质不一致,属于假象。不管真象还是假象,都是本质的外在延续,跟本质无法分开。本质是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的根据,是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和内在联系,这种内部联系由事物固有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本质与必然性,规律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巴哈伊信仰的“征兆”跟哲学家的“现象”有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指向事物的表面特征。从巴哈欧拉“灵魂是上帝的一个征兆”、“光是火的一个征兆”这些例子看来,征兆在这里更接近哲学概念的“真象”。征兆反映事物内部的特性,是这些内部特性的外部延伸。至于一般性的特性,如感觉,为人与动物所共有,是人的灵魂与动物的灵魂都能发生的外在表现,就不归入上天的征兆范围。正如苹果和木瓜都有青色的外表,我们就不说青色是苹果的特征。

人类本身也是一个上帝的征兆,因为人是上帝的创造物,人类的存在证明了有个至高的创造者。个人会死亡,人类作为一个存在物却不会,因为如果人类不存在了,等于说那位创造者也不在了。一个没有创造物的创造者,是无法想像的。虽然在地球上有一个时期看不见人,但是人已经被创造,只是,他已不同的形式出现。正如胚胎里的生命,有时像鱼,然而他本质上无疑已经是人,他的灵魂已经是人的灵魂。

阿博都巴哈说,人们互相注视上帝的美反映在彼此的灵魂之中,发现这个共同点之后,被一股爱的力量所吸引,这个爱把人们联系成一个海洋的浪涛、一个天空里的明星和一棵树上的果实。(巴黎片谈,187页,英文版)

这里也是“通过征兆看见存在”的另一个说法,灵魂是上天的征兆,它以美的形式在人类身上显现,它昭示天对人类的关怀,人的反应是对他爱屋及乌的爱,这种博爱精神成为人间凝聚力的最大来源。

这种由观察所引起的情感,即巴孛“把你的心放在上天的征兆上”的具体说明。上天之对于人,仅仅能够证明、感觉他的存在就已经足够,无需百般思索究竟他是谁,他从哪里来,他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他是哪一年生成的。人跟上天相比,有如沧海一粟,在茫茫宇宙,唯有通过灵魂看见上帝的身影,知道他并非虚无,才可以使人免于陷入彻底的迷惑。

通过征兆我们能够了解存在物的某些特性,然而征兆却不是了解本质的管道。巴哈伊信仰没说征兆与存在是对立的,也没说它们之间是矛盾统一的关系。通过灵魂我们了解上帝无所不在、无拘无束的性质,却不能知晓形成这个特性的内部联系。灵魂跟上帝,是一种从属的关系,正如阳光是太阳的属性,并非矛盾对立的两个事物。它们是一个物体的表里,没有所谓互相转化。

根据二元对立的理论,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的,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的,西方哲学自阿里斯多德、康德以来,非此即彼的观点主导西方哲学界,然而通过现象了解本质并不是一个牢固的理论,哲学家发现,把可知的现象全部集中起来,却不等于物体本身。譬如一粒苹果,它的颜色、形状、质感,重量等等外在现象,全部归纳综合起来并不等于那颗苹果。现象未必是了解本质的管道,海浪不能告诉我们海是什么,光也不能述说火的本质,现象只是我们可以感知的或意识到的或想像出来的存在。胡塞尔后来提出“现象学”的概念,对二元对立也是一个冲击。我总觉得“征兆说明存在”比现象和本质二元对立要清楚、可靠的多。哲学家似乎不是要解决问题,只是想标新立异,打破前人的理论自成一家,因而对这个课题作了过量的论述。


(2023年3月21日)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