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论新解

 

唯物论者认为,人类的出现,是大自然物质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互相聚合而产生。起初形成长链条的碳氢化合物,是偶然性产物。这个化合物继而自己吸纳其他物质,形成蛋白质体。从这里,它自己不断增加累积,形成细胞。又由单细胞而到复杂的生命,植物和动物,最后成为人。这里是要否定神创造人的宗教观点,以排斥宗教的“荒谬”。然而这个生命来源的科学论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肯定,因为人们发现,要让各种元素根据或然率组成人的机体组织,那个概率小到接近不可能。即使成功地形成了人,怎么就会产生思维和情感呢?这样的质询,唯物主义无法解答。

至于说人是灵长类动物演进的结果,同样不能有效地解释智慧的产生。劳动产生智慧无疑可以认同,然而有个先决条件,他必须有总结经验的天生能力。猴子没有这个能力。作为动物,猴子不能了解人间的事物,它踏不出动物世界的门槛半步。

智人、直立人是人类的老祖宗,他们的灵魂本来就是人,他们不属于动物界。现代人从古人演进过来,这是演进而不是演变。早在创世之初,人类就已存在,只是当是尚未显现。要到后期才渐渐出现在地球的表面。好比一颗树,要长到一定的年龄才开花结果,然而果子是早已隐藏在树里面的。隐藏不等于那段时间,上天没有进行创造。

西方哲学摆脱神学的压迫后,提倡人本主义。为了扬弃宗教的迷信和落后,走到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极端去了。创造论也被认为是一套过时的理论。上帝用7天创造了世界,然后用泥土根据自己的形象把人捏造出来,这样的说法未免过于笼统,也没有照顾理性的需要,很容易被归类为神话故事,无法满足新人类的追求。晚近的宗教巴哈伊信仰对人的起源和万物的生成,依旧延续创造论的基调,却舍弃说故事方式,加入了许多新的阐述,符合理性,值得我们关注。

死于公元270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Plotinus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有灵魂,正是这灵魂创造了生命和运动。矿物也有自身的运动,所以矿物也有灵魂。19世纪欧洲哲学家Fechner和Marie Guysu认同于这个看法,认为矿物有生命和灵魂。《可兰经》说,“所有的东西都是活的。”但是这些说辞远远不能解释,上帝造人是什么回事。

阿博都巴哈说,爱是宇宙间最大的力量。他没说爱的力量只在人间,而是说它存在于宇宙间,并且是宇宙最大的力量。这种广义的爱,把物质之间的吸引力解读为一种爱的形式。这种力量把物质聚合在一起,完成聚合后,灵也跟着进来。模式与精神相向出现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但发生在大自然,也发生在人间社会。

譬如一盏煤油灯,由灯芯、灯管、火水、火水容器几个部分组成,这样的一个形态出现后,它就有了发光的能力。又譬如,将一根软铁通电流使分子排列成一个同样的方向,能够产生磁场。磁场和发光,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而产生,所以物质的聚合是创造的关键。物体的形态跟抽象的力量有某种神秘的关系,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力量。

人与人之间因为共同的思想而团结在一起,也能产生一种超越个人总和的能力,这个力量叫做“社会”。有了社会才有文明。文明是一种光,让人摆脱无知和野蛮的黑暗。凝聚文明力量的,也是一种爱。

上帝根据他的形象造人,就是这个意思。“上帝的形象”可以解读为各种物质形成某种形态,完成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后,灵魂随即联系在这个物质组合上,叫做人。

物质聚合产生某种额外的力量,这种将物质吸附在一起的力量,就是“爱”。上帝通过爱的力量,创造了人类。

(2023年3月24日)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