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晤杰伦


已届耄耋之年的杰伦今天专程从吉隆坡来新山,访问这里的文友。在古稀之年的宋铭的安排下举行了简单的饭局,出席者还有也是耄耋之年的吕才易、也是古稀之年的强中、鲁肃伯、林新明和已达耳顺之年的我。

虽然彼此大多初次见面,然而在媒体交往已有时日,颇为熟络。一个文艺的共同话题维系着大家的谈兴,岁月里沉淀的人生和情感又是那么的丰富多姿,剪不断理还乱。

杰伦给每个人送了一本他的最新小说《老人与狗》。他说他养了四只狗,最近请了一个人帮他看狗,所以他得以抽空到处走走,会晤各地的文友,希望打破文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

杰伦说,养狗显示他的心情转为温和。以前他讨厌狗,现在老了,又有了宗教信仰,不再像以前那样气焰嚣张了。然而原谅他人容易,忘记却很难,他也做不到。这本书也谈到“狗”,指的是政党里的某一种人物。

他仍旧痛恨那些拿民主基金会钱的人,认为他们没有原则。“什么叫做‘不拿白不拿’?”他忿忿地说:“这样的理由站得住脚吗?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可惜他不是站在政治的讲台上,而是在这几个弱小的文友面前。

他说他走入了文坛的江湖,《爝火》便是一个江湖,新山这里也有一个,他希望也有他的份儿。“江湖”的英文怎样翻译?他问宋铭。这可难倒了我们的翻译家。正如“仁义道德”的“仁”、“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在英文里似乎没有相对概念的词。只有中国人才有“江湖”。

今天是第一次跟杰伦见面,记得许多年前在《蕉风》常常看到这个名字。后来,这个名字化为“廖金华”常常在新闻里出现。近年来,它返璞归真又在《爝火》里崭露头角。他认为我们做什么事都应该让人知道,这才能发挥影响。他主张写作人要有自己的“江湖”。
我要打电话给吕才易,不料在餐馆门口就遇到他。他的儿子载他过来。他把我拉住,跟他的儿子说:“这位是我们的广西同乡李开璇,以后见到面,你要称呼他,不要不认识。”我有些动容,觉得他很像我的父亲。

席间,大家拿吕才易开玩笑,因为他最近爬上自家住宅的屋顶做修葺。爬屋顶本来没有什么稀奇,然而一个81岁的老人爬上屋顶,还拍了照片留念,就颇有新闻价值。然而刚刚,吕才易上厕所却有他的担心,怕不熟悉地方,叫宋铭陪他。

杰伦说,你可以写一篇微型小说了,一个老人爬上那么高那么危险的屋顶,不怕,却害怕去咫尺之遥的厕所,什么原因?会不会因为屋顶有他熟悉的路径,厕所却是陌生的。我想,一个劳动者的形象,的确可以这样凸显出来。

我又是第一次跟强中面对面,并且得他赠送一本老友章云(张北琛)的诗集《抓住希望的阳光》。年尾相信会收到另一本他自己的作品集。强中也是《爝火》的写手,擅长写散文。经他介绍,方知他已有60几年的写作经验,只是作品尚未结集出版,而不甚为人所知。他的另一个笔名叫“达拉”,取自歌曲“草原之夜”。

老人,真是各有各的精彩。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