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是道?
王德峰教授谈到老子时说,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凡是可以说明白的道都不是道。那他为什么又用了五千多个字的一部《道德经》来谈道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矛盾,他在这本书里依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道,而是告诉了我们什么不是道。你知道了什么不是道,就知道什么是道。
老子在玩弄文字游戏吗?为什么他要这样迂回的陈述道?王德峰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我也没注意到这是一个问题。有一天忽然想到了一些道理,觉得有意思,于是我把我的发现写在下面。
从纯粹理性的角度来看,哲学家如果无法给道提出一个符合逻辑的定义,或用一个数学方程式把它概括出来,它就不是一个可以被证明的真理。什么不是道不等于什么是道,道还是没被定义。西方人于是说,这是某种东方的神秘主义。
秦榆在《中国第一经——老子》这本书第一章里说:“老子认为道是本原,所以道生万物,它可以包容一切,统摄一切,一切事物统摄于道。‘万物负阴而抱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两性的变化是有序的,所谓‘阴阳相推’,就是指阴阳的有序变化。道就是事物的和谐统一关系,道就是和谐,和谐是道的基本特征。道不仅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概括,而且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无’和‘有’都来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称。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来源,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道不是物质性实体,也不是精神性实体,它是一切关系的总和,是整体和谐关系,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道作为本原,是浑然一体的东西。”
秦榆用这一大段话给我们总结了道的内涵,他又说:“‘道’这个哲学概念,首经老子提出,…它有时候显示宇宙天地间一种无比巨大的原动力,有时候又在我们面前描绘出天地混沌一片的那种亘古蛮荒的状态,或是展示天地初分、万物始生、草萌木长的一派蓬勃生机….”然而,正如王德峰所说,老子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道。
从这里,我们是否得出了答案,“道就是和谐”?如果1加1等于2,那么2必然也等于1加1。这是绝对理性的概念,然而这里却不管用,因为和谐并不等于道,秦榆也说,和谐是道的基本特征,它只是道的一个特征,道还有其他的特征和属性。所以道是和谐,而和谐并不等于道,道比和谐大得多。道是“一切关系的总和”,然而“一切关系的总和”并不等于道,道在一切关系之上。在道的概念里还有其他较小的范畴,譬如创造力,宇宙万物既然都是由道所生,道就是一股极大的创造力,将万事万物从无变有。那么,道就是创造力了吗?看来也不是,道的范畴比仅仅创造力还要大许多,譬如创造力后面的动机,是什么原因使道将万物,包括人类创造出来?不就是一种对人类的爱吗?老子没有谈及道生万物的动机,而是从物质层面道所产生的效果来看,然而背后那股爱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道是否等于爱了呢?我们发现,不能这样下结论,因为道的特征和属性还有很多,把所有我们所能发现的特征和属性都加起来,也不等于道。因为道的本质远远高于它的性质的总和。
老子根据自己对大自然和人文社会的观察了解道,近代圣贤巴哈欧拉也是这样了解上帝的,老子从实际而非理念出发,他看到道在大自然千姿百态的展现,于是他告诉我们:你看,他在这里;你看,他又在那里。至于道真正在哪里?却没有说。他又说,道不是走极端,道是顺其自然,是无为,是“为腹不为目”,是“复归于婴儿”,…他讲述了道在人心以及物质与人文世界林林总总的关系中展现的模样,不在乎解答“道是什么”。正如同样的一句“水是什么?”,也可以有万千种答案。水可以是蒸汽,也可以是冰,还可以是云、海、湖、河、溪、雨、眼泪、血液、淋巴、浪花、涟漪、喷泉、溶浆、露珠、冰雹、山泉、滂沱,也可以是纯洁、温柔、涤荡、清凉的代名词。你还发现,眼泪代表柔情,血液代表真情,暴风雨代表混乱。又有人说,这些都不对,水是H2O。老子聪明地避开了这些概念化陷阱,把中国的哲学引入一条清新朴素的道上来。
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解释老子何以不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道,而是告诉我们什么不是道。“团结”这个概念,从理性的角度,可以诠释为“把人心联系在一起”,词典的解释是:“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又解为“和睦,友好”。
然而,我们发现,当团结这个原则跟群体生活联系在一起,它的含义远远溢出上面的定义的范围。处理林林总总违背团结精神的思想、行为、政策成为当务之急,克服“什么不是团结”才是通往团结之路。譬如在一个会议上,有个人垄断了谈话,不给其他人机会发言,我们说:“这个人没有团结精神。”另一个人说了一番不恰当的话,却不愿意认错,以致发生语言上的冲突。我们说,这个人太过自我,他觉得认错脸上无光。又有一个人巴结了一小撮人,在团体里搞起小集团。对团伙里的人来说,他们是很团结的,然而从群体来看,这一伙却恰恰是要被排除出去的分裂分子。有些人口口声声”团结就是力量“,然而一旦掌握了权力,立刻开始清算异己。他把团结当作一个武器了。
那么,什么是团结?这是无法用一句话来概括的。不尊敬他人不是团结,自视清高不是团结,恶意批评不是团结,搞小集团不是团结,虚情假意不是团结…。然而这些“不是团结”才是真正地解释了什么是团结。《大学》三纲领第二条“亲民”,就有服务人民,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圣贤教育的含义。古人认为真理隐藏在实际中,在人民中。
(2024年11月26日)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