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富裕与贫穷
人死后,状况如何?这是一件不容易明说的事,因死亡并不是一个体验,在有生之年人不可能体验死亡。没有体验也就没有认知,经验论在这里派不上用场。
认知存在来自“先验”,经过“理性”分析而得出。等到终于体验到了,人已不在这世上,要告知活着的人已经没有了管道。一切社会运作,包括语言文字人际关系都起了根本性变化。生死两界,茫茫不见天路,永远没有清朗的时候,断绝了一切沟通往来。死的神秘身影始终无法被窥见。
死去的人如果还有知觉,定会想到把他的死亡经验告诉尚存的人,好让他们学点儿“向死而生”,作为对社会的一份贡献。然而这样的事情未曾发生,难道死亡把思想也消灭了吗?
常言道,“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肉身归土,一了百了,然而意识归天,纯阳,也一了百了吗?
思想是如何被摧毁的?但愿有一副机器,将有害的思想碾碎,不许它贻害人间。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意识去到天堂,是有可能被摧毁的。
一个思想被所有人唾弃,就是被消灭了,这是人间的方法,证明证伪都是不需要的。
去到另一个世界的只有精神,肉体去了哪里我们都瞧见了。它既然不会死灭,就该确保它快乐安宁。如果被其他生灵唾弃,虽活着却是朽木一尊。我们不会在乎一根躺在路边的朽木有何感想,它在那里还是不在那里,跟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灵魂沦落到这地步,华光绚丽的天堂众灵飞舞,唯独他黯自神伤,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灵魂把善带到天堂,把恶留在世上。善是行动创造出来的价值,有实用性和存在性,是个灵界事物,所以可被带走。恶不过是善的缺席,是虚无的,不存在的,要带也带不去。
可携带的美德不多,乏善可陈,这灵魂去到那里,就穷途潦倒了。然而一切都是因果定局,怨不得他人。
有的飞扬跋扈,有的穷途潦倒;有的在“天堂”,有的在“地域”,就是这么回事。这两个词意是可以这样理解的。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又有许多不同的层次。
在这世界,灵魂通过躯体的协同作业,做了许多善事,收集了许多美德,等到放下这副臭皮囊,去到那里,就把美德作为“器官”和“肢体”,继续享受自由快活的“人生”,得到上天和高尚生灵的宠爱,执行上天的使命,“生活”充满光明。
有些人不愿作这样想,不晓得“向死而生”,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天地人由此取得统一。
(2024年11月4日)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