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与肉之间
每个人都带着一副灵魂行走吃饭睡觉,日日夜夜,但鲜少有人留意它的存在,有些人竟至于不晓得有这个东西存在。
从生命在子宫里形成那一刻开始,灵魂就跟肉体取得了联系。这种关系是那么的紧密,好比光连系着镜子,形影相随,若即若离。
光不在镜内,它没有融入镜成为镜的一部分,又好像就在里面,没有光镜还能反照吗?光也不在镜外某个地方,常言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头顶上某个特定地方对我们有特殊意义。我们受这样的观念影响,以为灵魂在身外某个地方盯着,紧紧跟随。
然而镜子告诉我们,它无疑需要一个光亮的地方才能作用,然而跟镜产生关系的那部分光并没有停留在镜外某处。光不在镜内,也不在镜外,然而是那样不着痕迹地跟镜连系在一起。你无法从镜里把光取出来,你不知道它藏在何处。然而光不会改变镜的重量,镜也不会进入光,改变光的性质,两者又似乎毫不相干。
镜子要是破了,或被一块布蒙住了,或放在一个没有光线的地方,它就没有了反照的功能,或说,失去了生存的价值。然而光本身并没有因此蒙受损失。只是,少了镜的协调作用,光显得单调许多,少了那些多姿多彩的呈献。好比人死了,灵归灵,土归土。
这只是粗略的说明,灵与肉的关系跟这个自然现象有诸多相似处,然而作为更高级的人类,灵肉之间所涉及的层面和所需遵守的条件要复杂得多。它的结合也是如此的完美,以至我们往往意识不到生命的两重性。惟有沉思的时候会发现欲望与道德的矛盾,将灵与肉一分为二。光与镜虽然合一,也是各自的角色各自负责,有条不紊,丝毫不乱。
在我写着这几句话的时候,概念形成了。生成它的不是我的大脑或心脏,而是我的灵魂。神经元是一堆物质,脏腑的心也是一堆物质。它们有传输讯息的功能,但不是生成概念的地方。
物质的属性是广延。“广延”这个词出现在笛卡尔的哲学里,意指物质在一定的时间内,必然要占据某个空间。这是说,物质是受限于环境的、呆板的、固定的。
意识超越广延,它无形、无相(不能被感觉到),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也不被物质控制。它无拘无束、活泼、自由、飘忽。这是物质、植物、动物这三个界的一切物体,无法理解其以万一的。一头猫不会了解其主人的感受,因为它没有人的灵魂。
意识有巨大的能量,能够影响下界,也可以影响在人之上的存在。它是实在的,有主体的,是人的根本。
物质也可产生抽象的事物,如光、热、电、磁场、电磁波、声波等,这些,是可以被探测和度量的,并没有离开广延的范畴,不是跟意识同一个等级的东西。物质之间互相融入可以改变彼此的性质,产生新的性质。铜和锡都是柔软的金属,把它们溶在一起就是黄铜,黄铜比铜和锡都要坚硬。
意识是不可被测量的,它是没有物质的存在,游离在时间、空间和物质之外,翱翔在物质世界之上,它来自精神的世界。
神经元也好,丘脑也好,大脑也好,拿掉灵魂的因素,在它们本身,以其物质的属性和本质,是万万无法生成、分析、输送、储存意识的。把一个脑子切开,能够看到里面的意识吗?咸的海水,舀一瓢上来,也是咸的,会产生芬芳的味道吗?
(2024年11月8日)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