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的深层含义

巴哈欧拉所说的“心”跟孟子慧能王阳明所说的“心”是同一个东西。他说心是上天的居所,上天选了这个部位作为他君临的地方。一个人把心房维持得很干净,就可以看见上天的身影在里面。这些出现在心中的良知、真善美,都是上天根植在那里的。

这就解释了何以物质的心脏,竟至于神奇到这步田地,可以产生各种高尚的情感。我们可能还以为心脏里面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呢。我们也了解了为什么这些美德情感,统称为“善”的事物,都出现在心而不是其他部位,如脑等。[黄帝内经]有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在五行属火,方位属南,为阳,人君之位。[易]以离为火,居太阳之位,人君之象。南方火,先天为乾卦,后天为离卦。乾为头,离为心脏。古人以这样的辩证得出心为君主之官,这里的“神明”似乎不单单指焕发的精神状态,也指上天。

中国人的“心学”提到“天命”这个词,大概也是“上天”的另一种说法。譬如《中庸》有“天命之谓性”之句,“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征就是本性”,可解读为:我们的灵魂是上天那里来的,灵魂连接肉体的自然状态是上天命定的。而出现在心中的美德就是“天理”,“天理”乃是天的直接的属性,或形容上天吹出来的一口气。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理是生命情感的本真,这里已是天道得到了兑现,天与人取得了合一。在天理中,只有善没有恶。所以良知在心,而妒忌心、憎恨、厌恶、无知、残暴、凶狠等[恶],生于性。性可以专指欲望,生于脑或“心智”,是肉体和自我的希求拨动灵魂所产生的心理现象。

然而巴哈欧拉也说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和王阳明都没提到的东西。譬如他说,人与天是不能够直接沟通的,人没有任何管道可以直接联系天。上天出现在人的心里,也不是直接的降落,而是通过一个中间的媒介。这个媒介叫做“真知的太阳”。

“真知的太阳”(Sun of Reality)这个词,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当代的圣人,或上天派遣来人间作为他传声筒的当代的先知。这是凡人之上的另一个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一种。


圣人好比月亮,反射太阳的光。这太阳就是上天,它的一部分光通过月亮的筛选,反射到人间来。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她的光都来自于太阳。你看见月亮,就等于看到了太阳。“我的心中有个太阳”,也可以是:“我的心中有个月亮。”都是正确无误的。

“真理的太阳”也跟外在的太阳一样,日夜不停地发出道德的光芒,它的大地就是芸芸众人的心灵。这里,精神的世界与物质的世界紧密相连,好比灵魂与肉体的紧紧连系。这两个世界并存的观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没有明确说明和使用的,可能是因为孔子说了那句[未知生,焉知死]吧!人人回到自己的本真,都能体会到心的叮咛和催促,然而一转眼,在意志松散的角落,它又被尘土遮蔽了,隐蔽了。将私心杂念扫开,它又突然萌现,被“感悟”到了。这是慧能特别强调的“顿悟”,他叫我们牢牢捉住这种清醒。

真理的太阳虽然在人心显现,却没对人“发号司令”,而是把所有的选择权都交给了人。你要跟随良知的脚步,让它在生活中得到体会,还是跟随欲望的唆使,将良知泯灭,都是自己决定。正因为如此,你无法推卸因果的责任。一切行动的后果都须自己承担。得到的是福还是罪,也是自然命定。这一来,我们就训练了自己的灵魂,神圣的正义也得到了彰显。

灵魂是须要被训练的,训练它的就是心。每个人生出来都是一张白纸,灵魂是纯洁的。然而这时也还没有什么“资产”,既无学问识见也无美德贡献。野林如果没有得到汗水的眷顾,是不会变为良圃的。既然是暂时性的存在,未来的永恒生命才是它的目的。有生之年就必须“致良知”,这是王阳明叫我们跟随良知的用词,尽其所能地立功立德立言,为那个很快就要到来的“来世”作准备。

我们也许不了解,何以一生人老是在欲望与心灵之间摆动,这种挣扎有什么意义吗?有目的吗?从两个世界的关系中我们看明白了,原来这种来来去去,正是蜜蜂的在花间的无数次去回,不经意间酿造了蜂胶下那一片甜美的蜂蜜。

为什么我们要遵从良知的提醒,让它不断有新的劝告和新的启示?为什么要把欲望的诱惑压抑至最低的限度?巴哈欧拉在这里给我们指出了新的理由:我们不但要用生命情感去体会天理,让美德之光在人间普照,也为了让行动者的灵魂将来得到更大的喜悦和更丰富的生命。一个人为他人作了好事,自己也得福报,虽然这个报应不一定在现世出现,然而它必定是少不了的。

(2024年11月17日)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我的公园

小刘之死

陈平与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