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是选择还是天意?


为什么圣人似乎都选择过清贫的日子?阿博都巴哈就是一位一生都在穷困中度日的圣人,身无长物,一个彻头彻尾的“无产者”。也有人送祂东西,通常祂都被祂婉拒。如有人筹集了一笔钱让祂登上铁达尼号,祂却买了便宜的船票,被剩下的钱给了需要的人们。也有送祂床褥,祂满心欢喜收下,却一转眼就送给了其他的人。祂从不着手解决自己的贫穷,却总是替别人解决困境。

贫穷本身不是一件美德,同样的,富有本身也不是一项罪恶。是贫穷的处境更容易促成灵魂的成长,然而这个转变需要一些条件。如果在贫穷的时候却只懂得羡慕别人的富有,拼命学习致富之道,那就浪费了贫穷所提供的学习机会。

对于贫穷而又没有势力的人,一般的态度是赤裸裸的,客气的话都免了。喜欢不轻易显露,不喜欢就一脚踩下去,少了一层利益关系的外衣遮羞。他知道穷人没有反抗的余地,也不是巴结的对象,于是拆下了面子、身份、地位这些伪装,露出真正的面目。

贫穷给你暴露了周遭人物的种种面目。夫妻之爱的肤浅、手足之情的单薄,亲情和友情的短暂、易变,都一一展现在眼下。于是你也不必掩盖自己的缺点的短处,不必思索不会被理解的话语,无需辩解无需埋怨,只需把心里的真话直接抖出来。人际关系回到原点上,很多问题往往就这样解决了。人的影响力也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

当人际关系回归到原本的状态,动机也就纯洁了。这时候,你的行动和言论就有了不可阻挡的力量。如果能在这时候表现出圣贤的智慧和知识,你的影响力必然是巨大的。

圣人深晓这个道理,祂们不怕传统力量的反抗,不怕被人踩被人踢,在我们认为是最无望的地方,祂们的言论和行为却是当代人的暮鼓晨钟,余韵袅袅,成为整个时代的主旋律。

以前我在报界工作,那些想你帮他宣传的人,总要巴结报馆里的人。我们整天和一批伪装的人来往,自己也变得模模糊糊,头脑里空白一片,渴望灵性的滋润却总是捉不住精神的原则。总是觉得心里真正的话被压了下去,老是没有说出来的机会。有时说了一点,等到实践时又乱了脚步。

物质思想对灵性的压迫在穷人身上尤其显著,穷人不管说什么都是错的,因为在一般人的眼里贫穷是失败的代名词。富人总爱以教育者的身份给大众讲解致富之道,可是很少富人看到,穷人虽然显得庸庸碌碌,却不是富人想象的那样可怜兮兮,他们的心灵比富人丰富,因为在困境中人们比较倾向于依赖上天。

我这里没有反对人们致富的意思,也没说一个穷困的社会比一个富裕繁荣的社会好。贫穷并非美德,然而在一个缺乏平等的社会里,大多数人不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不平的根源,而是只求自己力争上游进入富人的圈子,以为这就解决了问题。然后教导其他人也学他们那样获取个人的求助。真正的社会改革者不会苟同于这样的潮流,他们只想着改善社会的状况却不理会自己的贫穷,在还有那么多人三餐不饱的情况下,他们宁愿自己是其中之一,成为穷人的同志,也在贫穷中满足和快乐。

团结合作带来了致富的机会,在松散如散沙的社会,遍地穷人,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如何凝聚人们的心,而不是找赚钱的机会,真正善良、有正义感的人应如是想。

要是一个人挥霍成性、懒惰不思作为,即使住在金山也会成为穷光蛋。个人因素也是造成贫穷的原因,但不宜夸大个人因素,认为只要教人如何赚钱,社会就没有穷人。很多人陷入穷境是“命中注定”,好像人的得病也不是可以百分之百预防的:被人欺骗、受到压迫、失去赚钱能力、被人剥削都是其中一些必须关注的因素。或者像巴哈欧拉那样,财产被充公,人被放逐,但是什么罪名也没有,不加审讯,只因为祂的教义不能被顽冥、狭隘的既得利益者所见容。有些人为了大众的幸福,无心经营自己的事业,穷了下来也不在乎。有些人的工作,如作家、艺术家,在一个不懂得艺术的地方,辛勤耕耘却没人看到,穷途潦倒也得不到援助。有些人满腹经纶,但是活在一个不注重知识、不尊敬知识分子的国度,始终两袖清风。所以,贫穷不是耻辱,耻辱的是那些不解贫穷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成功并不是恢复财产或者取回失去的金钱,或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跻身进入上层社会。最可贵的思想是能够欣然接受新环境,对一切横逆甘之如饴,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了然于困境表面上的充满恶意,知其背后却是饱和着祂的慈悲。于是将生活过的简朴,物质需求减到最低程度。以这样的改变对各种人事物事寄予感恩之心——不是感恩这些人物事物,而是感谢上天通过这些事物所要传达的悲悯的讯息——塑造内心的快乐和满足,将仇恨、嫉妒、愤懑、怨怼等等负面思想拒于心灵的门外。

假如这个穷人没有这种高度的理解,或许错误地阐释“命运”,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去骗人、也去迫害他人、不择手段争取失去的东西,扭曲人生的目的,往沉沦的路途走去。到头来,制造了更大的悲剧,即使“成功”了也是一个失败者,因为必然牺牲、忽略了灵魂,可以带去另一个世界的东西已所剩无几。

巴哈欧拉在沙阿的宫廷里是个受到尊重的人物,但是祂却无意延续在宫廷里的光环,当祂的父亲去世,首相属意祂接替先父的官位的时候,祂选择拒绝。

当巴孛的宗教改革运动的消息传到祂手上,祂马上奋身而起,成为巴孛的一位最得力的门徒,明知宫廷的立场是反对和镇压这项运动,也在所不惜。

祂的庞大的财产被那些在位的官僚和那些曾经受过祂帮助的人们掠夺,达到一无所有的地步,自己也成了囚犯,被关押在德黑兰郊区一个臭名昭彰的地牢里。在那个黑暗、里得到天使的点破,告诉祂上天已选择祂为这个时代天意的显圣者,祂也得到上天的保护度过种种险关。

巴哈欧拉在地牢里度过四个月恐怖的日子,出狱后有人要带他去见沙阿,见祂衣衫褴褛,叫换上一件衣服,祂却不肯,穿着囚里的那件就去见沙阿。见到了沙阿,沙阿说:

“如果你当初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

巴哈欧拉打断他的话,说:“恰恰相反,当初假如你听我的话,就不会有这许多杀戳。”

在那种情况下,一个国内最有权势的人物和一个最赤贫的人物展开对话,那种谈话是句句真实无需掩饰的,巴哈欧拉的动机不受怀疑,也就成功促成沙阿停止对巴孛信徒的屠杀。

#

(2015年)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