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觉的大脑与昏睡的大脑


从以上巴孛的谈话我们发觉,我们的灵魂学派有正确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他们正确地认识到,灵魂在感知物质世界方面是可以被影响的,依照影响的方向前进,自己不会分辨善恶好坏。

“灵魂学派”也可以是我们社会的代名词。因为整个社会,乃至我们的激励讲师、畅销书作者们,对“成功”的定义几乎都是物质角度的成功,假如今天赚了一千元他们都会假设你是快乐的,如果你自由自在环游世界回来有看见金钱滚滚而来,他们也都假设你已达致人生的目标死无遗憾。

物质的快乐和“真正的快乐”之间的差别天地之隔。一日将尽,你有没有想想,这一天里有什么东西真正使你感觉踏实?有没有一个靠得住的进步?

旅行回来突然感到非常空虚的感觉很多人都有过。在花费过后,被服侍过后,舒服过后,浪漫过后,蓦然回首,觉得自己不过是茫茫人海中一片飘荡的枯叶。这是灵魂的控诉。它觉得贫乏、倒退的时候,会发出控诉。然而也只限那些一路来关注灵性的人。有些人良知冥灭,灵魂也是瘫痪状态,似乎连抗议也没有了。

《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告诉我们的就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寻寻觅觅之下,终于知道了灵魂的真相,心里踏实了,而有“这一生死而无憾”的感叹。

这快乐不在物质成就里,而是在灵魂里。让他人感染你的美德、对美好的事读了一份坚持、今天讲了几句适当的话、刚刚拒绝了一个无聊的游戏,等等,即使只是小小的进步,也让人无比的快乐。

人生的主要目的,是让美德充实灵魂。将来,灵魂离开肉体,去到灵性的世界,就有了丰富的本钱。美德的行为使人感觉踏实,使人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似乎都需要检查自己的人生目标,务使精神和物质达到平衡。

我们的灵魂学派注重“半清醒的大脑”而忽略“清醒的大脑”,其实,从巴孛的人生七件事我们看到,单单祈祷是没有用的,假如你不动身去买材料,物色匠工。这些,都需要躯体根据清醒的大脑去行动,才有结果。接下去上帝才会扮演祂的角色,如确保着名匠工没有病痛,家事顺遂,工作不出意外和不受各种我们意想不到的事干扰。

可见,在清醒的大脑下的生活才是现世人生的主调,圣人要求我们在清醒的思维下,采取正确的行动去促进灵魂里的道德存款。在这个主调下如果遇到力所不逮的疑难阻碍,则可以跟上天沟通,将问题抛给上天。祂的协助林林总总,也许出现在梦里,也许包藏在灵感里。

在目前这个历史阶段,上天赋予每个人一个特定的使命,就是参与一个史无前例的“圣道”,建立一个蕴含着所有人幸福的大同世界。我们的行动必须紧紧跟随圣道的方向。

这里,也就决定了你要跟“半清醒的大脑”讲些什么。这个“脑”不分是非善恶,可以被影响不可以被操纵,这种本性使它完全适合扮演一个协助者的角色。它是为了协助“清醒的大脑”而来的。

我们应该在清醒的选择中,完善自己的灵魂,也使居住环境越来越符合灵魂的要求。至于训练脑的波频和观想艺术,尽管横财就手心想事成,到最后的最后,必然还是空留余恨、失之交臂。这些,不过是身上的华服和腕上的名表,即使带入棺材也得随着肉体腐烂,不会增加你在灵性世界的财富。

“自我提示”何尝不是“祈祷”的另一种说法?一个没有宗教色彩的中性的字眼,更加适合物质主义滥觞、宗教剩下一个逐渐狂热的空壳的世代。

至于说“所有的自我提示都会实现,如果不能实现时因为你信心不够,而不是这个方法有问题。等养足了信心它就实现了。这可是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法门。”这句话有多真实呢?让我们从现代圣人的开示中去理解一点儿天意,看这样的说辞可不可以相信。

#

(2017年)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