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金福水灾中练就一身胆识


对于心地纯淨善良的人,一场大水,并不是恶龙的化身,相反的,它把私心杂念涤荡得点滴不剩,从而释放了心灵的光芒。我们在哥打丁宜的灾区寻寻觅觅,而在廖金福这个救灾英雄的身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被人忽略的道理。

今年42岁的廖金福,和太太及3名年幼的孩子,住在哥打丁宜市区边缘的成功花园一间廉价屋里。他在柔佛河边建了一间厂,制造玻璃纤维船隻。白天,他在这厂里忙着,晚间,他在柔佛河岸的一个码头走动,用5艘汽艇,把喜欢观赏萤火虫的各地来客,带到柔佛河下游的丛林边,看这小虫在树叶间有规律的一闪一闪,展现其恆古不变的风姿。

2006年12月17日的晚上,柔佛河的上空乌云密佈,倾盆大雨在急风的助威之下,斜斜的泼向大地。洪水终于洩出了柔佛河岸,淹了岸边的甘榜,再往市区淹盖,后来,便淹到了他的家。

水位升高至三四尺的时候,他带了妻子和儿女,和几套衣服,到市区的一间酒店里住下。

水继续往上涨,廖金福开始接获打来求救的电话。他在哥打丁宜土生土长,经营萤火虫生意也有11年,当地人认识他的不少。并且,他们知道,他手头有几艘船,有几位懂得驶船的工人。

那晚过了午夜,市区路面已是一片汪洋,几处洩洪的地方形成激流。然而,只露出水面一小截的电灯柱上的灯,仍然亮着,许多店舖前高挂的照明灯,依然照着黄澄澄水波。

水务公司发出了通知,说水位已超过危险水平,县长也呼吁人民作好搬迁的准备。哥打丁宜马华区会成立了一个救灾委员会,当这个委员会要求廖金福参与救灾的工作时,他义无反顾地接受这项挑战。

在众多的求救电话中,有一个尤其紧急。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华裔妇女,单独住在一间房子里,受到惊吓,处于失常状态,恐有生命的危险。廖金福的朋友打电话来,叫他去救此人。

那时是17日凌晨2时半,昏濛的灯光下路向难辨,不宜行船。况且电流还在,非常危险。然而大水随时吞噬一个性命的感召,却又使他奋不顾身,驾了辆小船,来到金哥打花园,把这妇女救了出来。

第二天的早晨,沉浸在海洋般的洪水中的哥打丁宜十分寒冷,闪电光里显得十分恐怖。暴风雨击打着廖金福的5艘汽艇,他已满身湿透的在救灾的船上。惊慌的人们接过他抛过来的救生圈,战战兢兢地游到他的船上。年幼的由大人们抱着,从窗中跳到船上。年纪大或患着病的人们,则要凭救生人员泅入水里,在下面抱住他们的半身,移到船上。廖金福便是这样整个身体浸在水里,把惊慌的灾民移到他的船上。

从摇晃的房子里逃出来的人们,到了船上犹有馀悸。汽艇被激流冲击之下,滑向丛林或建筑,船上的人们担心翻船,又有一阵新的惊呼。廖金福赶忙安抚他们,说没事的,过了激流就恢复正常。

和洪水展开一番战斗之后,廖金福很快掌握了局势,知道什么地方有激流,什么地方有沟渠,什么地方有电灯柱,于是他成为水上救灾的统帅,后来加入救灾阵容的民间船隻,都跟在他的船隻后面,载着一船船的灾民,越过水淹的道路,来到高地的救灾中心。

从17日早晨开始,到接下来的两天,他日夜不停地在奔波救人。他的船行驶在汽车顶上,在电灯柱上,什么地方需要他,他就到那儿去。他的两名弟弟,廖金荣和许运祥,本来在诗巫岛管理一个奎笼,也被他召回来驾驶船。

人类发明的发线电通讯系统,在这次水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从凌晨和天亮间接获的求助电话,有100宗之多。整个救灾期间,他因不停地接听电话,而有5台手机不慎从他手里滑入水中。每损失一台,他便只好向朋友借了另一台代用。

除了朋友,由马华区会成立的救灾行动委员会也一直和他保持联络,该会主席黄卿兴是这个行动室的指挥人员。廖金福的哥哥许友福,也给予这个中心许多帮助。廖金福接获电话之后,把要救的人分成龙望、马威、登苗、白鹤花园花园等区,派船分头救人。

18日早晨,振林山马华区会主席张秀福派了5艘小船来支援,加上廖金福兄弟和朋友的船隻,救灾船隻增加到16艘。18日中午,电流被切断,救灾工作少了一重顾虑,救灾人员便能集中精神对付激流和水下的障碍物。

华人大多住在市区,而马来人则在河边的村落。马来村落大多为单层的板屋,救灾船隻一到,往往全都上了船。而华人的房子往往有两层三层,一些人上了船,另一些却不肯上,坚持留下来看守财物。等到水位继续升高,到十四五尺的时候,才慌了手脚,又再打电话叫人来拯救。有些人住在三层,不相信水会淹到那里,然而,第二天没有了水电供应,19、20、21日,没有了粮食,慌了,又要人救了。跑到救灾中心的儿女担心父母挨饿,也打电话叫人救他们出来。

救灾船隻往往要走好几趟,才能把一个家庭的成员全部救出来。最多的要走4趟。救灾人员对此颇有微言,却还是不敢不救。起初只是从窗口把人救出来,水位升高后,就得从阳台、凉蓬、屋顶上把人抬出来。救灾人员爬上屋顶十分危险,不小心踩空的话,可就要栽入水里。而在水淹的房子里游泳,随时会被刀或玻璃等物所伤。

几天下来,廖金福所指挥这批萤火虫船隻和玻璃纤维小船,总共把1万2千名灾黎送到救灾中心。2007年1月9日至12日,洪水第二度来浸,惊魂甫定的居民,早有心里准备,很多预先跑到救灾中心去了。

但是第二波比第一波更严重,廖金福的船厂水深16尺,河畔的白鹤花园和甘榜吉兰丹水深18尺至20尺,仍然有很多人需要救助,廖金福再度忘记了照顾自己,全力投入救灾的活动之中,他的船隻又再救了8千人。

两波水患他们总共是两万人,他深刻地感觉到,若是没有这样全力救灾,很有可能发生溺毙事件。

他的太太和孩子在酒店呆了几个小时,酒店就没有了水电,酒店叫他们离开。他只好驾了船把孩子从酒店里接回来,把他们安顿在成功花园的亲戚家里。他的住家整个的淹在水里,除了去酒店时带去的5套衣服,什么东西都没拿出来。

他也无暇去照顾他的玻璃纤维工厂,他在水患一週年刚办进一批年货,放在工厂里,水淹工厂14尺,这批年货也随着滔滔洪水不知去向,加上设备和原料的损失,达5万令吉。

他有一批救生衣,放在家里的庭院前,水灾发生时,人们进去他的家里拿这救生衣来用,却没放回去,损失了150件。他购置时每件花费35令吉。

船在淹水的路上行驶的时候,螺旋桨打到下面的车辆,船和车都两败俱伤。有一艘的螺旋桨打到水下沟渠凸起的部分,整个牙箱破裂。他有两艘船在救灾中损坏,不能再行驶。水灾过后,他花了1万7千令吉,和半年时间修理,才终于使它们恢复使用。他有一艘小船在救灾中失了踪。

他说,他的损失虽然不小,但是有些人的损失百万令吉,又比他那区区几万令吉多得多,因而很多人问他有没有拿到赔偿,他对赔偿金却看得很淡。(1995年)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