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对《新山华族历史真相》的回馈选录

 

本人因见张礼铭先生的文史工作被欺压,打抱不平之下,认识了张礼铭,后来,我又联络了李开璇,邀请他拔刀相助。那时,舒庆祥写了“黄羲初是汉奸吗?”一文,引起争论,深化之下,发掘出百年宽柔校史有被黄氏歪曲的现象,却有人为黄羲初塗脂抹粉,更为他立铜像,独尊此人。

張礼铭的“柔佛早期華人史实篇″有一个重点内容,就是附上历史证据,揭发新山闻人、宽柔学校校史撰写者已故黄羲初在日据时期,当上恶名昭彰的日本蝗軍策动的“奉纳金”主席,后来,黄羲初又升迁为日本蝗軍傀儡组织新山“华侨协会”会長一职。

然而,張先生却遭到新山文史界人士公开诋毁,他的原意被曲解,历史被掩蓋,企图让黄羲初“安然过关”。

本人觉得“此事必有蹊跷”,因而插上一脚,想不到这一脚的火苗一直延续燃烧至今。

在“黄羲初是否汉奸”的论争下,有关历史脉络一步步深化,其中更发掘出新山百年宽柔校史的起源被黄義初歪曲的论据,却有一批新山人物为黄羲初塗脂抹粉,更为他立铜像,独尊此人。

宽柔并非仅仅由黄羲初等4人所建,而是有各帮人士的共同参与,历史应该正确地反映这个事实。

马来西亚华教发展史超过两百年,而黄羲初却是逝世于60年代人物,这种新山华教始于黄羲初的谬误难于服众,不宜继续让它泛滥成灾。

由于事关华社重大历史资料文献事项,需更大的动力为之显现真正的历史事实,为之邀请了前星洲日报资深记者、文化人、文学工作者李开璇对此事进行书写,此书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作者奋笔直书真相,将張礼铭的正能量发扬光大,没想到一个普通的打抱不平的行为,促成了这样一本著作,为新山华族历史增添了许多磚瓦,为华社补充了许多营养,得来不易,希望大众珍惜它的存在。——许炳正(社会工作者)

 

李开璇先生是我近期认识的一位文史作家,我是在面子书上读了他的一系列关于本地华族历史的著作后,才对他的作品开始产生兴趣。李先生虽不是一位专业的文史工作者,但读了他即将出版的新书《新山华族历史真相》,发现他对待过去一些尚待厘清的某些历史案件的背景和让后人纠结真相,态度严肃,实事求是,有考据,分析有分寸,有说服力,值得读者深思。李先生的这本书,17万字,可说相当厚重,但其文笔朴素流畅,读者应该容易消化,对有兴趣研究地方历史的人士应该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文集。——宋铭(作家)

 

李开璇的《新山华族历史真相》付梓面世,从“另一种角度喻情喻理讨论、辩证新山华人及宽柔华教历史”,或可“让我们见识到更多不同的视野与诠释,看到不一样的柔佛历史面相”。

近年来,在朝“守成派”与在野“挑战派”的论争,让大家可以从不同的面向与角度来探讨、锻铸柔佛华族历史的轮廓与面貌。历史,是人写的,也是辩证的;如果,历史研究有权威的话,那么,史记的权威,是真相实证,不是名闻大师。

已故张礼铭的新史料、新论述,开启了柔佛方志与新山早期华族历史辩证的新契机。旁观者清,后生可畏;是非曲直,第三方学者及宽柔后人,自会有公论。最后,希望有更多有识之士参与论证,继续挖掘史料、辩证史实、探究真相,是为盼。——郑文龙(宽柔人)

 

不论记史写史,不外两根大柱,一是实证,二是精神。实证,是客观的存在,但是,人将它记下来、写出来,却绝不可能尽现实证的全貌,总有取舍与不全之处,这个时候,就靠史学精神来存其真。

如何做到史虽不全而真存?自古有标杆:《春秋》、《史记》。典型例子:“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春秋》里这句话,本有不实之嫌,但是孔子完全赞同董狐笔法的“真”标准,这个标准,又完全得到司马迁的高度评价,说“夫春秋…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不论是孔夫子“作”史,还是太史公“记”史,“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都不能有半分妥协。

新山乃至全马华人历史著述之所以出现诸多惊人谬误,正是由于日寇屠戮之后,善者贤者几乎尽殁,实证近乎荡然,不仅不可能有太史简,连董狐笔都是奢望,当世所谓的“文史工作者”之中,不肖又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之辈张扬横行,于是社会善恶不分,贤与不肖无别,小人窃君子之位,蛇鼠假虎狮之威,一片浑浊,难辨真伪。张礼铭先生尽其一生,汲汲于蒐实证于浩渺文档,正是不忿于本地史充斥着不实与不真,乃搜集实证,补敝起废,为马来西亚华人历史救回了两根大柱。我于史学本无涉猎,唯深深感佩于先进锲而不舍的意志与努力,乃不揣唐突,略献绵力,以助真史之见世,不许人间失忠良。——周锐鹏(前报人)

 

开始知道李开璇是从面子书里读到,他撰写关于宽柔学校创校追究的文章,发现他是一个认真,实事求是的文史工作者。过后对他多篇面子书上的撰文,我都一一详细的拜读,发现他对文史的考究,对文史认真的追查,证据的搜罗及行文落笔的讲究,都让人佩服,他确实是文史工作者的典范,对于文史工作力求一丝不苟,认真之处是我学习的地方。他把搜集到的文史资料,收集并撰写成《新山华族历史真相》一书,内容收集了很多非常珍贵的文史资料,也还原了许多历史上的误差。我对于撰写文史文章的原则,一直笃信,除了要认真考据之外,更应该尽量减少及避免可能在岁月及战火的蹂躏下而产生的误差,对于文史的考证,务必追求真实可靠,正确并诚实的记录下来。李开璇这本《新山华族历史真相》,除了提供许多新山的宝贵文史资料,也还原并纠正了一些历史的误差。我极力推荐给所有对新山文史尤其是教育史有兴趣的朋友,这是一本值得阅读及珍藏的文史。——洪祖秋(作家)

 

这本书的出版,让我更深入了解历史事迹的真实记载,开璇大哥的文笔就像行云流水,让我有丝丝入扣之感,这是一种深有意义而又不简单的文化工作。

先贤的历史古迹,不容忽视,在大马华社里是少人选写也不容易收集资料,难得这本书的出版,让历史还原真相,不要被无知的人误导。——冯海岚(社会工作者)

 

欣迎堤城新史书——俳句三帖:(一):新山爆史争,乐闻史才纷发声,真相挖掘深。(二):治史贵求真,今较昔书将提升,度量大弯身。(三):新著上平台,史料数据今呈摆,按赞新史才。202241日,冠疫情长堤日解封。——马仑(作家)

 

知识分子对理想大同境界的憧憬, 是身体力行的追求, 而不是沦为言论上的巨人, 行动上的懦夫; 李开璇先生知道, 并有勇气在权贵势力面前, 拨乱反正,努力通过本书在时代巨轮面前,把那些不堪的过往,烙印在耻辱柱上, 用以警惕后来者!——彭永康(关丹)

 

马来西亚的地方历史相对较少,本土史料的保存一直被忽视,使得很多事迹不被得知。其中,有关新山地区的历史更是少见。早前,华人先辈对发展柔佛新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无论在教育、经济或文化上,新山地区展示了独特的华族历史面貌。

此书,作者以评论散文的形式诠释新山华族历史,不以乏味的叙述去论述,意义在于让后代更愿意去接触前人过去的发展踪迹,并透过新鲜的课题去叙述及补充现有历史的不足。

历史,是作为借鉴后人的参考。针对各界发表之史观应持多方角度去探讨,此属健康的学术现象。在不同的史料下, 或许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但对于探索史实的积极性,才是现代人们所缺乏的态度。

作者用现代的思想去审视过去,犹如将史实打碎后重新拼贴,从而追求一种更深入的真实性,追溯史实的“根”。此书企图打破历史的枷锁,透过对一件件历史事件的层层解析从而多方面去联系与拼凑历史的完整性,无疑带给了读者对华族历史有着另一层新的解读。

为了不让新山华族历史沉没,作者一番新的观点也可作为日后另一角度研究的基础,在提出质疑的同时反复补充现有历史的缺乏,为后代构建属于他们珍贵的历史记忆与认同感。——张雅皓(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会长)

 

开璇兄从已故战前华人史料工作者张礼铭兄找出的档案资料,以文学笔法,书写历史,纠正和弥补新山华族史过去的误读、误写和空白的一面,可说是用心良苦。

这种写法即像报导文学也像史话,读来娓娓动听,行云流水,不像古板生硬的论文文字,相信会吸引更多爱好柔佛新山历史者阅读。       感到欣慰的是,新山的华族史研究,不再是过去的一言堂,只顾隐恶扬善,搽脂抹粉,缺乏忠义正气。

好多朋友关心和协助此书的出版,相信老友礼铭兄在九泉之下,可以幸慰,了却了生前的心愿。——黄建成(前报人、太极拳论述者)

 

200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导致马来西亚华族的历史,都呈现了碎片化。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各州华族史亦各有其特殊性。

以柔佛华族史来说,它是在英殖民者、其所扶持的土王阶层,及深受中国大陆政局变化影响的华侨圈子之间的三角关系的互动下而演进的。

华侨圈子方面,在晚清,有打着 “反清复明” 旗号的义兴公司,与保皇党之间的冷漠相待;有孙中山奔走呼唤北伐救国,而备受英政府打压的过程。卢沟桥事变后,华侨的中下层阶级积极赈灾抗战,部分上层则奉汪精卫为圭臬,从热血抗日转向曲线救国。日侵前后,侨界明显分化为以陈嘉庚及抗日分子为一方,及与消极抗日的汪派、并在汪死后成为亲蒋派国民政府为另一方实力的抗衡。

在日据时期,汪派明目张胆地投敌戕害同胞,日降后,同一批人马上摇身一变,配合蒋国民政府协助英军重临巩固殖民政权,并大力挤压人民的胜利成果。

于是乎,冷战意识形态下的西方话语体系成了主流,许多历史的真相被掩盖被扭曲,从此柔佛的华族史更加地碎片化。

在柔佛新山生活了几代的华人,近乎都会知道新山有间柔佛古庙及每年一度的盛大游神,再者就是知道新山有间超大的华文学府名曰宽柔,其他较深入一些的史实,总是付诸阙如。历史人物方面,可能也就只知道早期有个陈旭年和黄亚福,以及后期被刻意吹捧上神台的黄曦初。

迨自约20年前,有个受英文教育的张礼铭先生,基于考究历史的兴趣,不辞劳苦地钻研,终于发掘了许多可以缝补碎片化史实的材料。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宽柔校史的匡正,及日据时期许多不为人知的资料。

但张礼铭抛砖引玉的行为,却遭受神坛上的几个“历史权威”的围剿、嘲讽和打压。10余年的论争,吸引了更多的文史爱好者站队在张先生周围,大家群策群力地深耕史料,竟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另一项成果,那就是把早期新山华族历史演变,整理出了一条清晰的脉络。

这项出色的作业,是由李开璇先生在数百个不眠的夜晚里奋笔疾书而完成的,谨此向读者们推荐。——赖益盛(前新山中华公会会长)

 

 


 

《新山华族历史真相》纸版

作者简介

 

李开璇,祖籍广西北流,马来西亚作家,生于1956年,森美兰晏斗,年少居于马六甲野新甘文露土地发展区,就读于野新育贤小学,中学就读于马六甲高等学府,曾居哥打巴鲁、吉隆坡、金宝,1996年定居新山至今,担任新闻记者多年,也从事文学创作、历史书写、翻译、评论,获花踪文学奖、黄纪达新闻奖等多项,著有报告文学《柔佛野人真相》、小说集《红尘中的新花园》、翻译《地球乃一国》、散文小说集《简单生活50年》等。


新书推介礼场面一瞥: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