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与善恶


阿博都巴哈说:“在人里面有两种本性,即高级的灵性本性和低级的物质本性。一方面他往上天迈进,另一方面他独自活在世上。两种本性在人身上都有迹可循。物质方面他表现出不真诚、残忍和不公正。这是低级本性的特征。灵性品质的特征在于爱心、慈悲、善良、真理和正义。每一个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质,都属于人的精神本性,而非善和罪行都来自他的物质本性。”

人一生下来就有物质性思维和情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副身躯要喂养,要维持,必须吃东西、穿衣服、有房居住、有钱到处走动。为了得到这些东西和其他种种需要,我们必须工作、创业、跟人打交道、做交易。为了具备生存和发展的本钱我们必须受教育、上学校、上大学。我们还要传宗接代做个真正的人,所以必须恋爱、结婚、生子、组织家庭。我们又要活得体面、有尊严、喜欢听人家说:这个人对社会有贡献。这能光宗耀祖。于是我们又参加团体生活,或社团、或政党、或什么社会运动,参加社交的圈子。

这些物体、人物、环境所引起的思想感情和行动,就是人物质性的表现。物质世界是局限的、困郁的、易变的,在缺乏灵性教育的指导下,物质思想容易导致冲突、争夺、恶言、不公、嫉妒、贪婪、欺骗、虚假、残酷等不良品质。

譬如,两个孩子看见一张椅子,你要坐她也要坐,就抢起来、打起来了。如果他们学到了礼让,就不会发生冲突,彼此都觉得好受。而礼让已是更高境界的事物了。然而更高级的灵性德行,需要通过这个抢椅子的物质事件,才能显现其力量。

而且,我们将来要进一步谈到,我们必须通过物质的训练来促进我们的灵魂。

对于金钱、爱情、友情、儿女、父母、社区、国家、世界,乃至生活里的一个眼光、一个举动、一棵树、一根草,都在我们的脑子里留下千丝万缕的情感和思绪,爱恨交织,情仇重叠,剪不断、理还乱,据说,人生就是这么回事。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们看人家演戏,人家看我们登台。

冠军只有一个,得到的人高兴,得不到的人喊不公平。你想成功,别人跑得比你快,你受不了,嫉妒的话就出口了。男女相爱,各怀鬼胎,各有目的,忽然希望破灭,由爱转恨。兄弟之间、朋友之间,凡人间的爱,凡是以物质利益为根据的情感,都带着物质短暂、易变、靠不住、迷惑人心的色彩。

灵性事物非由物体组成,所以,没有物质短暂、易变、不可靠、不真实、飞快消失的特征。如果你有一块钱,你把这钱给了别人,你就没有了。你只能拥有它或者不拥有它。但是如果你拥有一门学问,你把它送给你的学生,你还是拥有它。现在,你的学生有了它,你也没有失去。大家都满意,无需争执。

假如你懂得一个真理,你可以想全世界宣告,让每个人读的到它的益处,你自己也丝毫无损。你给了别人一个灵性的礼物,你是不可以,也没有必要收回来。所以在灵性世界,不会发生争执、妒忌、仇恨、贪婪、残暴、背信弃义、非正义等事情。

然而,一个有学问的人,假如不把他的学问传授他人,是没有人知道他有学问的。一个卓越的诗人,假如从来没有写过一首诗,你无法现象那是一个怎么样是卓越诗人。

从外表上看不见灵性里的东西,你看不见他的学问、善良、美德、爱心。然而一个有学问的人,和另一个没有学问的人之间,是有实实在在的差异的。譬如一个懂得医学和养生常识的人,当自己生病时稍微得到提醒,就知道该如何做,如何改掉不当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恢复身体的物质平衡、恢复健康。同样的劝告假如落在另一个完全没有医学保荐常识的人耳里,他可是听了满头雾水,还是不知所措。于是这个没有医学知识的人一旦病了,可能胡乱吃药,如果不幸遇到庸医,可就要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们的社会应该给予有学问的人适当的尊重,这些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资产。然而,我们的社会看不见知识,也不尊敬有学问的人。这里反映出来的事实是:我们的社会是个物质化的社会。

话又说回来,假如有个有学问的人对另一个人说,“你看,你什么读不懂,你应该向我多多学习,不要做个愚昧的人。”

灵性世界的吊诡就在这里,这个人一旦想到自己的不受尊敬,发出这些怨言的时候,他的灵性特征马上被物质特征所取代,从一个高级阶段降落到低级的本性。

当他发出那些不恰当的话语时,他的思绪回到不满、厌恶、愤怒等物质性思维之中,人往往就因为按捺不住自己的自我,在灵性的道路上半途而废。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看到,灵性财富不是衣服上闪闪发光的勋章,它是隐晦的、深藏在人的内在里,不会被外在的眼睛看见。而拥有这些财富的人,不能妄自向人炫耀,只能通过行动将自己的美德显露出来。

可以这样说:灵性本质里的财富不属于这个世界,它的归宿在另一个世界。

#

(2015年)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