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烦”与历史的空白


夜晚,播出一首曲子:“我今天不烦,真的不是很烦,我只有一点烦  ,你比我烦,你比较烦,我不烦....”一个软软的女声说:“也许你们听这首歌的时候,心情也跟这首歌的歌名一样:《最近比较烦》。 ”

这首歌古灵精怪,没有什么意思。青少年就是喜欢它的没有意思:有意思的东西都假的,像一大堆思想主义之类,曾是很有意思的,后来变成没有意思了。

它唱对了:“烦”的确是青少年生活的主题。那些发疯似的逛百货市 场的孩子,那些吸烟、染头髮、穿耳洞的孩子,那些在大庭广众男女相拥、在夜市场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的少年,有一个老是甩不掉 的字----“烦”。

成人的世界也很空虚。看他们拼命地在“工作”和“家庭”两头忙碌 ,其实是藉此排遗内心的空虚。否则他们的日子也很难过,也许要跟 少年一样喊烦。成人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传下来,少年便以自己的 方式寻找快乐。成人看了他们的举止,却只有摇头。

青少年不想知道太多,因为成人世界的东西呆板、死气沉沉。成人总是装着很有理由地板起面孔,对对错错,应该不应该的没完没了。他们发觉,那些东西,知道了和不知道还不是一样。现在的青少年都不 喜欢读新闻,除了准备作文,不得不读读之外。

成人替孩子拿书包上学,让他们在游泳池边渡过愉快的週末,买最好 的球鞋和营养品给他们内外作装饰。但是青少年的行为,分明是向成 人提出抗议。像“爱他死”和“泡沫舞会”这些东西,是成人最不喜 欢,也最不敢去踫的,青少年偏偏爱上它。你爱的他不爱,你不爱的 他爱。他其实是说:

“其实你们的世界裡也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学习的。”

青少年有权力获得指引和鼓励,好比婴儿有权受到保护。以前的人怎样生活,以后的人怎样生活,现今的青少年该怎样生活,他们不想知道吗?

你有开家庭会议吗?青少年有没有被请来发表意见?孩子很烦,讲什么让他开心?最好的故事,当然是你自己的故事。

我们讲起自己的故事总是期期艾艾,不能尽情。它充满了屈辱、悲伤 、错误和“敏感事”,支离破碎,凌凌乱乱。中国涌现伤痕文学好多年了,我们这儿仍犹预不决,笔下多傍徨。二战前夕,曾经是共产党人的匈牙利籍作家阿特.柯士拉(Arthur Koestler)写了《正午的黑暗》,对社会主义内部问题进行批判和反思,从人性的角度分析政 权和时事,洋洋洒洒,淋离尽致。我们这儿70年大动盪,也是世界近代史其中的一章,怎的如此平静?我们的思绪仍旧混乱,写不出一本像样的着作?还是集体的失去了思辨的能力?

政治家促请老百姓要了解近代史,可是思考和评论的工作,却保留给专家学者。老百姓不能自由评论。这使我们很为难,到底要跟孩子们讲些怎样含含煳煳的东西?

战场早已平寂,战士也已退休。过去的都已过去,以前的冲动,不再是今天的冲动。可是“盲目性”仍然会发生,如果历史是一本空白的 书。

大家现在站在一个文化阵线,不再是一个战场。优劣胜败已不是一回事,寻找真假才是职责所在。我们已经做了一个大实验,现在是写心得报告的时候了──为自己,也为孩子们。

(1999年)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