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周若鹏的小说《烟魔》


周若鹏的短篇小说《烟魔》刊载今天的《文艺春秋》,我注意到小说光是写“现实的考量”,没有扩大到灵性的参悟,因而想提点儿意见。

我们看到一个烟民内心的挣扎,对染上烟瘾的悔恨,戒烟的无助。下了功夫戒烟是因为怕死,然而生存又是为了什么呢?从戒烟这个转捩点作者没有捉住一些更高尚的东西。譬如有些人为了激励其他的人,给予他们戒烟的力量,反求诸己之下,觉得自己非把烟瘾戒掉不可,否则不能成为他人的榜样。于是越发珍惜生命。小说如果这样写读起来会更加舒服。

这里写的是“我”抽第一枝烟的情况、烟友的间接鼓励、烟瘾发作的痛苦、自我安慰只是吸烟而不是吸毒、父亲的吸烟背景、看医生的恐惧、对烟和烟盒的爱恨交织等,都是一般烟客的事。“我”始终没有得到救助,戒烟的念头也是个软弱无力的决心。小说的视野始终是一个受害者懦弱的身影,忽然想戒烟是因为抽烟的骄傲感没有了,却看到自己的生命独自枯朽。主角诚然令人同情,却又觉得他不够振作,不够自爱,不够坚强,怎么老是看不到更好的戒烟理由,当很多人都能看到人生不能轻易浪掷的时候?作者文笔活泼生动,然而读了却不会令人感动。我们看到一个平凡人肤浅的意识,庸俗的思想决定了他堕入烟瘾的悲哀。主角虽没患上绝症,作者却已暗示,这一天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我想时代已渐渐跨越这样的写实,网络上流行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很多具备启发心灵的内容,总会讲一些更高的理由说服你去做某件事,许多民众也都有某些批判现实的见解。譬如讲人生的苦短,及时选择正道的必要;讲选择朋友的智慧,跟吸毒者在一起,每天的话题都是哪里打斗,哪里偷情,谁被捉了,谁逃走了,这些等等,跟思想正面的人在一起,则天天都给你机会给你鼓励;又有教导人们以好习惯斧凿人生的文章——假如脑子不听使唤,就用习惯来驯服它。养成好习惯跟堕入坏习惯一样容易,缺乏的往往只是勇气和坚持。社会逐渐灵性化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已成潮流,而刻板的写实显得单薄了。要是像深雪那样刻意扭曲,却又只是回避不是融入,亦非好的出路。我想文艺界该是时候调整脚步了。(2017年11月5日)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