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伊信仰有没有修练法门?


有人问,巴哈伊信仰有没有像佛教那样的禅修,气功那样的静坐和意念的讲求?巴哈欧拉有没有提出意守丹田或某个部位的锻炼法门?

许多有释道儒背景的人也想从比较上了解巴哈伊信仰。他们想知道,作为巴哈欧拉的追随者,巴哈伊在每日的精神生活中,在自己的灵修方面,有没有必须坚持的事项?

本人27岁开始阅读巴哈伊圣作,目前60岁,虽有无瑕兼顾的时候,却从来没有冷谈过。不管书本上还是其他巴哈伊的讲话中,未曾听闻有所谓独树一帜的巴哈伊修炼法门、独门的巴哈伊呼吸法、功法、特定姿势等,但是,每行每句都是心灵的提示,又似乎处处都是法门。

巴哈伊圣作文句优美,流畅,意境鲜明,论事精简而完整,却远远不是一件供人赏玩的艺术品。它是必须转化为行动的权威的人生指南。是需要我们服从、遵守的教育和提示。需要行动,需要服务,而行动和服务,乃最高的、随时随地的修炼。

圣作里有“內眼”或“内视”这个字眼。那是当肉眼闭上时,灵魂自己在看的一种心灵状况。然而巴哈欧拉的内视或內眼跟李时珍的“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的返观内视,是两回事。

巴哈欧拉的“内视”是英文inner vision的翻译,指一种类似灵感的感知能力。一个摆脱世俗羁绊的心灵,遨游于真知的领域,终有一刻,突然发现自己通晓灵性世界的奥秘,许许多多未曾经历的事也突然豁然开朗了。內视是这样一种超凡入圣的力量。

巴哈欧拉的《隐言经》以非常精简、准确的语言,以诗的形式,站在上天的高度跟人说话,概括了古圣先贤的灵修经验,也描述了人和上天之间巧妙的关系,道破了一直以来秘而不宣的上天的意愿,无疑是一本难得的天书,百年来成为许多巴哈伊个人生活和灵魂升华的重要指南。

这本书没有提到意想、禅定、返观、静坐和入静法门,亦没有说明现有的这些林林总总的修炼方法是否应该废除或保留。显然巴哈欧拉无意在过去宗教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标新立异,亦不想直接干涉前人的事业。祂在《阿格达斯经》这本律法之书中,提出了未来社会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十分详尽,唯独对个人修炼的法门只字不提,显然不是一个疏忽,必有其睿智的作用在后。看来,祂的圣道是通过揭示大量新知识,提升人们的灵性认识,使人性灵趋于成熟,之后,让人们以自己的体验和认知决定对修炼法门的取舍。

巴哈欧拉说,祈祷时的状态是人最快活的精神状态,并要求巴哈伊镇日保持祈祷的状态。这跟气功家要求练功人士在没练功的时刻也保持“气功态”的说法相近似。

然而,祈祷状态和气功态是有区别的。祈祷是人放弃想自己的事,全心全意跟上天说话,要取得祂的喜悦。所以思想是越出自己,在上天的世界里的。气功态基本上是“意不离形”的延续,仍然似有似无地感受着躯体的存在。虽然都是思想意识的锻炼,一个想的上天,那是身外,另一个则是在自己的小宇宙里翱翔。

巴孛的有篇祈祷文谈到祈祷时必须关注的事项和信心的运用:

“主啊!我奔赴祢寻求避难,我的心全在祢的征兆上。主啊!不管外出、在家,还是从事工作,我都把全副的信心放在祢身上。因此,请赐予我足够的帮助,好让我独立于一切事物之外,啊!祢的慈悲无可超越的主。主啊,请根据祢的喜欢,赐予我我的部分,并使我满足于祢注定予我的任何事。祢是发号命令的绝对权威。”

自古以来,上天从来没有停止派遣先知来到人间,巴孛和巴哈欧拉是最晚近的两位,祂们的教义也最贴近时代的脉搏。

巴孛的天启发生在1844年5月23日,应验了所有大宗教的预言。巴哈欧拉于1852年被关押在德黑兰地牢时证得圣道,然而却等到1863年,被奥斯曼政府进一步放逐时,在巴格达的蕾兹万花园宣布祂为新时代上天使者的使命。

巴孛以狂飙的姿态出现,冲击那愚昧、迂腐、伪善、浮躁的社会,为期六年,然后耀眼地殉落,为巴哈欧拉的降临铺平了道路。巴哈欧拉则是一片伟大的真理的海洋,一个新天启时期的奠基者、新世界秩序的设计者,也是过去众先知的集大成者。

巴孛的信徒称为巴比教徒,巴哈欧拉宣示后,祂的信徒就叫做巴哈伊。巴比教徒后来大多遵从巴孛的遗训,信仰了巴哈欧拉。巴比教基本上融入了巴哈伊信仰,使巴哈伊信仰成为有两位先知的大宗教。

巴哈欧拉修改了巴孛的经书《巴扬经》大约三分之二,惟接纳了巴孛所创的日历,许多巴孛的祷文也继续在巴哈伊团体里使用。巴哈欧拉让巴孛的陵墓成为巴哈伊世界中心的坐标,祂自己的陵墓则在祂的故居巴基大楼附近,祂把荣耀让给了巴孛。

巴哈伊的祈祷都是采用巴孛、巴哈欧拉和阿博都巴哈所启示的诗篇,都没有另行创作自己的祷文。这几位圣人也没有教导人们祈祷时必须专注哪些意象,除了三篇每日朗读的义务祈祷文必须面朝卡梅尔山巴哈伊圣地,及祈祷时用水洗涤手脚上的尘土及帮助精神专注的几个动作之外,其他祈祷文的朗读都没有任何姿势和方向的要求,亦不讲求教堂或寺庙为祈祷场所,也不求语音的抑扬顿挫,只要求环境的宁谧,和精神必须集中在字里行间的意义上。后面一项最为重要。

什么是“我们的心要放在上天的征兆上?”我以前老是搞不清楚何为上天的征兆。后来,读到巴哈欧拉说,灵魂乃是上天的一个征兆,于是我想,灵魂不可捉摸,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它。既然和谐是灵魂的性质,那我们练功时守住身体的和谐,岂不就是将心灵放在上天的征兆上了?

我想,气功态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是接近祈祷态的。

古圣先贤所孜孜追求的“松静自然”,其实就是一种“心在上天的征兆上”的体会。松、静和自燃都是为了不干涉,不刻意指挥灵魂,让它回返本来的平衡状态。

如果我们熟悉气功训练方法,要把它带入一己的巴哈伊的生活中,我想,无妨在默思的时候以松静自然为要领,渐渐的才把意念扩大到上天五彩缤纷的世界。

祈祷不同于默思之处,在于祈祷时必须专注于宽广、高超的祷文意境,这是绝对不能把练功的要领搬进来的。明乎此,巴哈欧拉教导说,教徒除了每日的祈祷,也必须养成默思的习惯、熟悉这个灵性的工具,因它乃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天赐的管道。

巴哈伊圣人们显然知晓世间早有各种各样的默思形式,构成文化的一部分,有待旧瓶装新酒。祂们也没有提出特定的默思形式和法门,并表示,教徒们可以自由使用自己方便的方法来冥想。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人士或许可以使用释道儒的传统方式。气功或是其中之一。

然而现代人很多已经不知道如何默思,有些则“走火入魔”。有些练功痴以为要一整天保持气功态,则需要意不离形的整天守住丹田,以一种接近古人炼丹的方式来生活。

以本人的经验,过度意念集中造成能量聚集体内太甚,热量累积太多,反而伤阴,不足为训。有经验的气功老师必定教人做好收功,收功其实就是将体内的热气散掉。

从巴哈伊的角度来看,这种修炼有失中庸的原则,偏离了巴哈伊圣人的指导。既然上天的征兆那么多,你的灵魂也是本性自由的,就该四处翱翔,为什么我们要把它局限在只注意自己的身体或身体的一个部位呢?

我们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我们自己活着的周遭环境人物事物构成的世界,另一个是我们知道得很少,大部分不知道的上天的世界。巴哈欧拉的《隐言经》谆谆善诱要我们登入那个世界,并说,如果一个人尝到了那个世界的甜美,他将不愿意以这世界的全部统治权作为交换。

“上天的世界”在唯物论者眼里看来,或许就是所谓“客观的世界”。那些不由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大环境里的种种变迁。然而了解巴哈伊信仰的人很容易看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不同。

上天的圣境绝不是大自然和人文社会的统称,也不是一个缥缈的无以捉摸的神话仙境,它跟我们自己的世界重叠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但又无远弗届地延伸到不能被知晓的远处。这里的一切既无比的明显又极其隐晦,既神秘又有迹可循,它井然有序但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事件起落的顺序,我们的语言在那里显得十分贫乏、不足于道其万一。那是有情有爱的慈悲的世界,是地球的统治者管不到的畛域。上天把它创造出来,是要我们将自己的灵魂豁出去,感受那里的和谐、友爱、奇妙、温暖、可靠。正因为有太多东西我们不懂,所以巴孛说:“我把全副的信心放在祢身上。”

由此可见,巴哈伊的灵修“法门”离不了“信任”两个字。对于我们不了解的事,我们一律把我们最大的信任给祂,这样,我们就拉近了跟祂的距离,得到了祂的喜悦。

气功家之中也有人发觉意守丹田或穴窍的局限,而提倡意守外景,通过意想一个令人高兴的景观采集宇宙之气,即所谓混元之气。这时,我们的身体成为一个管道,让这混元气源源不断地流灌其中。这一派认为,他们把气功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这看来更加接近巴哈欧拉的上天世界了。只要在这气功家的外景里,加入一个统帅一切的上天,和祂的无处不在的圣灵,人的精神就可以长时间跟他的钟爱者为伍,取得脱胎换骨的飞跃。

我这就更加明白为什么巴哈欧拉没有颁布一套所谓巴哈伊的观想方式,原来祂的目的是要更新所有旧的事物,而这项事业必须由人根据祂的教义的指示去完成,这祂对往圣事业的肯定和继承,把人类的文明继续向前推进。

在祂的圣作里,有时,看来应该用“我”的地方,却突然出现“我们”这个字眼。原来巴哈欧拉在讲上天的话,有时,也代替其他的先知说话。所以用“我们”。尽管相隔千年,上天的显圣者之间还是那么的紧密相连,遥相呼应。我们还要在这倏忽即使的生命中吵些什么呢?

(2016年12月11日)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