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人士的无声世界


新山大钟楼广场上,今日聚集了一群聋哑人士,有男女老幼各种肤色,没有吵闹的歌唱节目,扩音器也没播放吵杂的音乐,只偶尔作出一两个报告,专给没有聋哑的家庭成员听的。对我们来说,气氛有点儿闷,但我也看到聋哑人在帐蓬下比手划脚,热烈的交谈。

这是一个年度家庭日集会,由聋哑人士自己安排的节目,从足球比赛到儿童游戏,可谓多姿多彩。我通过一名通译员,了解到这样的集会对他们有多么大的意义。聋哑人士平时在各自的工作冈位,很少互相见面,在这集会上,老朋友互相见面,畅谈心事,是一件多么赏心悦目的事情啊。

预料有650人参加今日的家庭日,上午记者来到广场时,只有350人左右。有些人要到下午才出席。聋哑人士十分重视这一年一度的家庭日,这是他们的特殊的圈子裡的一件盛事,彼此用手语交谈总觉得分外亲切。而他们都很想知道发生在他们圈子裡的各种事情。

表面上看去,聋哑人士和平常人一样,身体完整无缺,只有当他们开始用手语讲话,你才发现他们原来有不能言语的缺陷。幸亏人在不能用舌头来表达的当儿,仍可以用肢体来说话,看聋哑人用手语交谈,好像看一场生动的默片表演,手语的速度和我们讲话的速度一样快,而且七情六慾上脸,不像一些用嘴讲话的人木无表情。

我通过手语翻译员吴淑龄(译音)和来自马西的聋哑青年黄华青(译音)作了一次畅谈。吴淑龄来自聋哑家庭,今年28岁,她的父母亲都是聋哑人士,有两位叔叔也有这方面的缺陷,她和几位兄弟姐妹却都正常没缺陷。她曾在一家印刷公司任职,在4年前投入协助聋哑人士的服务,协助聋哑人士和正常人沟通。这是一项牺牲自己照亮他人的腊烛般的工作。

她说,全国只有5名聋哑人士通译员,服务全国2万6千名聋哑人士,等于一名聋哑通译要服务5千多人,这是很不够的。当局目前培训另外20名聋哑通译员。

黄华青今年24岁,和家人住在马西。兄弟姐妹之中,只有他一人聋哑。他在一间神料厂做神纸的印刷工作,厂是他家人开的,因而没有就业上的难题。

黄华青表示,他融入社会没有太大的难题,能够用手语和普通人交谈,不过,手语的表达毕竟和口语不同,受到情绪的影响很大,快乐时的表达和悲伤时十分不一样。

他说,他经常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在无声的世界裡觉得很和平安宁,他虽然不知道吵声是什么回事,却知道吵声太多往往使人感到压力。他识得一些字,因而能读报纸,但是他嫌自己所获得的资讯太少了。看电视时不知道在讲什么,希望有个手语播报员在旁翻译。

他也玩电脑,并且通过电邮和朋友们联络。他的生活是严谨的,没有上歌厅听歌,但是他能感受强烈的音响的震动,并在这震动中跳舞作乐。

黄华青是佛教徒,并且相信灵性的力量,因而他也唸经祷告。少了听觉能力并没有使他失去一切,他的生活和平常人一样。

他说,聋哑人士很少上大学,因为目前的大学上课,都是讲堂性质,在没有人帮忙的情况下,聋哑人士无法跟得上课程。

黄华青参与聋哑人土家庭日的主办工作,虽然政府有赞助他们费用,但是他们还是要出去找赞助人,使奖品更加丰富。

柔佛聋哑协会会长弗厄沙林,今年41岁,担任该会会长6年,一心一意为聋哑人士的福利而努力。

弗厄是受会员投票选为会长,他表示,家庭日每年在不同的地点举行,让更多聋哑人士知道有这样一个团体存在,并加入成为会员,这才能保障本身的利益。

他说,柔佛州内有3千500名聋哑人士,其中800名左右在新山县内。但是很多不知道有聋哑协会,尤其是郊区的聋哑人士。柔佛州聋哑协会有会员700名左右。他们加入协会后,协会可以协助他们在福利部登记,并且争取福利部的赞助金。

他说,聋哑协会也帮助聋哑人士处理家庭、经济和就业问题。而且通过协会聋哑人士可以和朋友们互相交往,互通声息。

该协会也为不同宗教的会员举办谘询讲座,以及保健和卫生讲座,提供聋哑人士生活所需的资讯。

弗厄说,聋哑人士很难和正常人结婚,以他的情况,他的妻子也是聋哑人士,育有3名儿女,都是正常人。(1995年)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