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主义与民族教育


许多华小学生上了中学就不再读华文,不选考华文。文凭至上的思想薰陶下,什么好唸就唸什么,哪个科目容易考就选。学校是社会的缩影,社会的现实是金钱至上,学校的现实是文凭至上,都是“一丘之貉”。

母语教育最大的敌人不再是法令条文,而是狭隘的出路主义。法令不得人心,总会改掉。今天不改,明天不改,久而久之,物腐虫生,捉襟见肘,纰漏百出,还是要改。

改一条法令只要一个宣佈,只是几句话。改掉一个观念,则是每个人的事,属于“集体的成长”、“大众的醒觉”,需要好多人有意识地 ,持之以恆地发动,还要一点危机感推波助浪。

民族教育的危机感只有“华教份子”能感受出来。法令的紧箍咒给如来佛祖拿掉了,再也不怕唐僧师父唸唸有词而头痛。执着感没有了,飢渴没有了,只剩下“出路”。这是真正的危险。

出路主义的校长告诉学生,要取得11科A的成绩,最好选些容易取分的科目,如美术会计之类。语文科尤其难考,华文更是难中之难。

出路主义的家长说,孩子读了6年华小,已略懂华文,那就够了,难道要他们作华文作家?商业社会还是英语流行。

在出路主义和民族教育之间,华社找不到平衡。民族教育在口头上和宣传上佔上风,在现实的考虑上节节败退,以致华教人士迁怒于施政的偏差。

一边是“危机尚未解除,同胞们仍需努力!”的呼声,另一边,困惑的家长把孩子送去读那些用英文教导的科目。就是中国大陆的家长,也拼命把孩子送去国外学英文。许多来到马来西亚,因为这儿“中英并重”。

语文的出路谁说得明白?10年或20年后的社会谁说得准确?所谓英语比较重要的猜测毕竟是猜测。他们的损失是满足于“差不多就够”的半桶水文化,错失了好好掌握自己的语文,以启开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的机会。

(2000年2月27日)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挽救一则历史佳话

谈“勿忘勿助”在精神训练方面的作用

特殊的客人